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石扇镇人民政府 > 工作动态

“四色彩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梅县区石扇镇聚力打造中将故里·美丽石扇

时间:2022-11-08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 + + + + + + + + + + 

  石扇镇名片

  石扇镇位于梅县区北部,辖区面积94.3平方千米,现有人口2.1万余人,是广东省金柚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金柚)。

  + + + + + 


  


  石扇镇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种植柚子树。

  + + + + +


  美丽圩镇显成效、中将故里焕新生、金柚产业在壮大、石扇咸菜有发展……当前,梅县区石扇镇正以全新姿态,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近年来,石扇镇坚定不移走党建领航、产业驱动、绿色发展、红色涵养的乡村振兴道路,聚力抓谋划、攻项目、促振兴,高质量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以生态资源禀赋美镇,以发展特色产业兴镇,打造生态宜居中将故里·美丽石扇,铸造乡村振兴的“成色、红色、绿色、特色”,为推动梅州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视频:侯渊增、叶洁仪 、钟紫丹、温佳盈  航拍:林翔  审核:张贝婕


  “成色”足

  美丽圩镇显成效


  走进石扇镇农贸市场,区域划分细致、摊位摆放整齐、群众人来人往……浓浓的生活烟火气扑面而来。“以前来市场买菜有‘两怕’:一怕湿鞋、二怕气味,大家买完需要的菜立马走人,可以想象环境是多么不好。”说起农贸市场旧貌,家住附近的居民陈用文深有感触,“现在改造一新的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货品齐全丰富,买菜就像逛超市,大家都愿意慢下脚步逛一逛,我还每天和老婆抢着去买菜呢。”


  


  石扇镇农贸市场环境干净整洁。

  “菜篮”虽小,却满载民心民意。因此,石扇镇以美丽圩镇建设为契机,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推进,预计投入200多万元重点对市场摊位、排水沟、外立面等进行改造,狠抓科学化布局,力推标准化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将群众幸福切实装进“菜篮”。“市场改造对大家都好,我们每天在这感觉更温馨了,生意也更旺了。”在市场做了20年水产生意的章律云说。

  近年来,石扇镇积极推进美丽圩镇建设,补齐发展短板,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与此同时,石扇镇还投入1400多万元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老旧自来水网管换新等,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用水问题;并实施巴庄灌区提升改造工程和巴庄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控制,解决农业灌溉用水,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保障。


  


  石扇镇积极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石扇镇积极实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项目,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我们已完成石扇镇美丽圩镇规划,接下来将加快‘一路五街一场’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文明氛围,让群众看得到乡村的变化、感受得到发展的温度。”石扇镇党委书记曾谋表示。


  “红色”浓

  中将故里焕新生


  走进石扇镇新东村的萧向荣故居青瓦白墙的院内,可以看到修缮后的房屋保留着曾经的墙体、横梁、屋瓦,不少党员干部正在这里参观学习,了解萧向荣中将光辉的革命事迹。“沉寂多年的萧向荣故居重现光彩后,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个重要阵地,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参观学习,铭记光辉历史,从中汲取前行力量。”附近村民肖仕均告诉记者。


  


  新东村是开国中将萧向荣的故乡,“中将故里”是石扇镇浓厚的红色名片。


  


  萧向荣故居完成修缮保护工作。

  萧向荣故居建于1757年,是土木石结构的悬山顶三堂四横一围屋,经受多年风吹日晒雨淋,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石扇镇党委、政府在去年启动萧向荣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今年6月完成。”石扇镇党委委员黄艳娇说,下一步,将在故居内部进行萧向荣生平事迹的布展,致力把萧向荣故居打造成为集红色旅游、红色展览、红色培训于一体的革命教育基地。

  在保护和修缮萧向荣故居的同时,石扇镇还积极实施梅县区“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大力提升故居周边环境,塑造红色村落风貌。走进石扇镇新东村,生动的壁画、古韵的亭阁、整洁的村道……一幅美丽、幸福、宜居的乡村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得越来越舒心,晚上休闲散步的地方也多了,跟以前相比生活更丰富了。”村民肖辉昌说。

  新东村是开国中将萧向荣的故乡,“中将故里”是石扇镇浓厚的红色名片。“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谋划推动萧向荣故居布展陈列项目,培养一支专业的红色讲解员队伍;持续提升萧向荣故居周边环境,大力塑造红色村落风貌,推动中将故里名镇名村建设;大力推进炽昌庐红色革命遗址、文章祠烈士纪念园等有关红色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石扇镇人大主席李慧锋表示。


  “绿色”稳

  金柚产业在壮大


  行走在石扇镇的田间地头,可以看到村落房前屋后、田园山坡尽是被柚果压弯了枝头的柚子树。目前,石扇镇种植金柚面积约2.75万亩,年产金柚近7万吨,年产值3亿多元,建有梅县区金柚文化展馆、梅县区金柚产业综合服务队、石扇镇金柚公园、金柚文化街,201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梅县金柚),2021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在“全国金柚一村一品示范村”石扇镇西南村的梅县区科涛水果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装袋、封口、装箱、装车,将承载着柚农丰收喜悦和增收希望的果实传递到远方。“我们设计了柚子的包装,让产品更有辨识度,通过‘线上+线下’销往珠三角等地。”合作社负责人黄春辉说,为了迎接不久后的金柚采摘季,特意安装了空中输送带,以此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


  


  科涛水果专业合作社安装了专业空中输送设备,提高柚果分拣传输效率。

  随着梅州柚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柚果品质也成为重中之重。“我们从去年开始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专家合作,通过新技术培育新品质的金柚,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培育出的金柚质地更好、口感更加清爽、糖度都有所提升。”黄春辉说,政府不断打响梅州柚品牌,让他更有信心去扩种了100亩柚树,也从源头对柚果质量进行把控,因为种出好柚才能卖出好价。

  去年以来,石扇镇紧抓“两园一轴四片区”发展规划,以“扩规模、调品种、提质量、塑品牌”为抓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金柚扩种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引导柚农种出好柚、卖出好价、增收致富,做大做强金柚流通电商产业,力争到2025年金柚产量达10万吨,产值达5亿元,为梅县金柚‘提质、增效、亮牌’。”石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古富强表示。


  “特色”亮

  石扇咸菜有发展


  饭中鱼肉不如一口咸菜,石扇咸菜在梅州可谓家喻户晓,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梅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石扇镇以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重点,立足松林村当地资源,将以往村民单一小作坊小规模生产制作升级为“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大力发展石扇咸菜产业,让特色产业“点土成金”,助推乡村振兴。

  在石扇咸菜新厂,记者看到村民们忙着包装咸菜,一包包散发出诱人香味的咸菜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我们祖祖辈辈都会制作咸菜,为了让石扇咸菜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于是成立了石扇榕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广咸菜种植发展的同时,合作社投资了300多万元建设石扇咸菜新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厂房标准建设,并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可以满足年产2700万斤咸菜的需求。”松林村党支部书记邓荣生说。


  


  石扇咸菜新厂,村民们忙着包装咸菜。

  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石扇咸菜成了特色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村民朱利娟便是受惠者之一。“我们家种了几十年芥菜,每年利用秋收后的空余时间种芥菜,制作成石扇咸菜后卖给人家,但也都是小打小闹,挣不了多少钱。”经验丰富的朱利娟是石扇咸菜“制作能手”,“现在在厂里务工,一门好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收入还稳定。”

  目前,石扇咸菜种植面积为150亩,芥菜每亩产量6000斤,制成石扇咸菜亩产2650斤,产值约为30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联动周边村计划集约1000亩土地种植芥菜,并成立咸菜预制菜研发部和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研发生产石扇咸菜包、石扇咸菜速冻饺子、梅菜扣肉等预制菜产品,推动石扇咸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邓荣生说。


  记者手记

  打好“组合拳” 奏响振兴曲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必然、百姓的期盼。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石扇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改善人居环境、挖掘红色资源、壮大原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用好用活乡村资源,做到典型带动、有序推进、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文/梅州日报记者:吴丽伶

  图/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实习生:苏小惠

  编辑:刘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