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村做足“水”文章,建设美丽乡村。何森垚 摄
穿过篱笆小道,一座客家民居栖水而居,白墙黛瓦,充满古朴气息。庭院内,远处是绿油油的菜园,近处的小花园里菊花、杜鹃花等恣意怒放,花园一旁空地上整齐排列的簸箕里晾晒着洁白的木薯粉,空气中弥漫着木薯粉和花儿的香气,沁人心脾。
眼前如同世外桃源的景致,是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村民、78岁退休教师吴焕昌的家。此刻他正与老伴坐在庭院晒太阳、喝茶,“居住条件越来越舒适,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吴焕昌笑着说。
吴焕昌的笑容背后是对白沙村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肯定和赞许。
白沙村位于水车镇东部,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今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白沙村的“颜值”不断提升,新业态加快形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乡村振兴的图景逐渐凸显。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要求,我们立足乡村实际,挖掘特色,把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业兴旺的着力点,加快建设新农村。”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说。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通讯员 刘洪桥 丘文辉 王雅
彰显特色
依托300亩水资源 打造客韵新白沙
白沙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民居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何森垚 摄
到过白沙村的人,无不对白沙村丰富的水资源印象深刻。主村道两旁大片的水塘连绵不绝,岸边草木葱茏,良好的生态常常引来成群的白鹭栖息,呈现出“鹤舞白沙,气质天成”的美景。
据了解,白沙村早年因蓄水发电,形成了300多亩的水面,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疏于管理,水面漂浮着垃圾,长满水浮莲。“家门前有水环绕,本来是很好的事情,可这水面环境若是没搞好,就大煞风景了。”白沙村村民吴辉雄说。
今年3月份,白沙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水资源丰富是白沙村最大的特色,因此,在推进白沙村的振兴过程中,我们首先做足‘水’文章。”水车镇党委书记涂启文表示,新农村建设不是建新村,不是简单地铺水泥道路、盖新房子,而是要体现乡村的特色和风貌,要能让人记得住乡愁。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科学合理的规划,往往能事半功倍。
水是万物之源,万木之本。水资源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本。涂启文表示,依托这300亩资源,白沙村着力打造山水相融新景观,在对包括水面在内的村容村貌进行全面“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同时,水车镇聘请了专业团队围绕“水”做好白沙村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即以滨水休闲,乡村休闲、康疗养生,田园农居、丘林互动为核心功能,将白沙村打造成为山水生态型慢生活村庄。
“在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后,在村口的这段水面上,我们规划建设了九曲观光走廊,这是一段迷宫式的栈道。”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发说,在村中央的那一段水面,则种上了连片的荷花,水面上建设了悟心荷风栈道,主要用于观赏荷花。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造,白沙村山水新景观初形成,村庄“颜值”大为提升。冬日的上午走进白沙村,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踏上九曲观光长廊,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远处连片竹林随风摇曳,不时有白鹭在竹林中飞翔或栖息,眼前景色美不胜收。
沿着主村道往里面走,村道两旁垃圾满地的景象已不复在,取而代之的是葱葱郁郁的花草。走上悟心荷风栈道,水面上残荷勾勒出另一番意境。
这300亩水资源“活”起来了,白沙村就灵动起来,美丽乡村的气质也显露出来了。“现在村里越来越热闹了,一到周末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吴伟发说。
形成合力
政府搭台 村民乡贤“合唱”精彩大戏
“新农村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农村,新农村建设好了受益的自然也是我们。”冬日上午,闲坐洒满阳光的庭院的吴焕昌,看着家门口这一年来的变化,脸上流露着满足。“新农村的建设是为了村民”,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他就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吴焕昌居住的房子坐落在白沙村村头,已有30多年历史。“现在你们看到的是经过全面整治后的样貌,一年前其实是另一番模样。”吴焕昌说,一年前,他的房子历经了数十年风雨,外表看起来已有些残旧,房子周遭环境也比较杂乱。
白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后,首先在全村开展了全面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吴焕昌主动配合白沙村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对房子的外观进行了改造,房子周遭该清的就清,该拆的就拆。
短短半年后,吴焕昌的房子以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不少村民看到变化也纷纷加快行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水车镇人大主席、白沙村驻村干部吴云昌说,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去年,白沙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出,主要由村民小组组长、退休教师、乡贤等热心乡村公益、受到村民认可的人担任。
理事会成立后,对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和集资搞建设时,化解了很多阻力。在吴云昌看来,农村清拆工作困难,难在群众工作不好做,千头万绪。然而,在村民理事会介入后,清拆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
“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吴云昌说。“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始不久,因需要清拆一户群众的废弃茅厕,理事会成员吴伟发上门做工作时,恰好遇到一位儿女均在外工作,自己留守在家的老人突发急病,吴伟发二话不说就带着老人直奔医院。事后,老人的儿女专程回来感谢,并同意了清拆。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正是得到了村民的拥护,白沙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拆除猪栏、牛栏、茅坑、危房等3800多平方米,为新农村建设腾出了空间。
乡贤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白沙村也注重凝聚乡贤的力量,引导、鼓励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白沙村乡贤钟伟平捐资370万元,将村中闲置的小学改造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和民宿。目前该项目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将为白沙村发展乡村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白沙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乡贤支持”,形成了村民、乡贤、政府共建共享良好氛围。“现在白沙村全村上下劲头都很足,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吴云昌说。
“新农村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农村,新农村建设好了受益的自然也是我们。”冬日上午,闲坐洒满阳光的庭院的吴焕昌,看着家门口这一年来的变化,脸上流露着满足。“新农村的建设是为了村民”,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他就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吴焕昌居住的房子坐落在白沙村村头,已有30多年历史。“现在你们看到的是经过全面整治后的样貌,一年前其实是另一番模样。”吴焕昌说,一年前,他的房子历经了数十年风雨,外表看起来已有些残旧,房子周遭环境也比较杂乱。
白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后,首先在全村开展了全面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吴焕昌主动配合白沙村美丽乡村发展规划,对房子的外观进行了改造,房子周遭该清的就清,该拆的就拆。
短短半年后,吴焕昌的房子以及周边环境焕然一新,不少村民看到变化也纷纷加快行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水车镇人大主席、白沙村驻村干部吴云昌说,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去年,白沙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出,主要由村民小组组长、退休教师、乡贤等热心乡村公益、受到村民认可的人担任。
理事会成立后,对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和集资搞建设时,化解了很多阻力。在吴云昌看来,农村清拆工作困难,难在群众工作不好做,千头万绪。然而,在村民理事会介入后,清拆工作就可以顺利进行。
“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吴云昌说。“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开始不久,因需要清拆一户群众的废弃茅厕,理事会成员吴伟发上门做工作时,恰好遇到一位儿女均在外工作,自己留守在家的老人突发急病,吴伟发二话不说就带着老人直奔医院。事后,老人的儿女专程回来感谢,并同意了清拆。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正是得到了村民的拥护,白沙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拆除猪栏、牛栏、茅坑、危房等3800多平方米,为新农村建设腾出了空间。
乡贤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白沙村也注重凝聚乡贤的力量,引导、鼓励外出乡贤积极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白沙村乡贤钟伟平捐资370万元,将村中闲置的小学改造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和民宿。目前该项目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将为白沙村发展乡村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白沙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乡贤支持”,形成了村民、乡贤、政府共建共享良好氛围。“现在白沙村全村上下劲头都很足,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吴云昌说。
加快振兴
聚集新产业新业态 打造新农村持续发展动能
“太美了!半年没来,没想到这里变化如此大,相信白沙村很快就会成为休闲旅游胜地。”以往经常随三五朋友一起到白沙村拍摄白鹭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时隔半年后再访白沙村,走上水面上已建好的九曲栈道,他不停按下快门,收藏眼前美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解决农村发展后顾之忧。而要实现产业兴旺,则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着力点。
依山傍水的白沙村,生态优美,山水资源丰富,村里大片湖泊以及茂密的树林,常年引来成群的白鹭栖息,与远处如黛青山,近处烟火人家,构成让人心醉的美景。
“这些是白沙村特有的景色,也是白沙村发展新业态的核心资源。”水车镇镇长李健华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白沙村依托这些资源,着力打造“田园生态型慢生活示范性美丽乡村”,致力把白沙村打造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为了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整合水、林、山、田、村等资源,结合客家文化、水文化、香花文化,科学编制了《白沙村总体规划设计》。”李健华说,白沙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采用EPC模式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多万,于今年8月完成立项审批,9月完成招投标,拟于年底前建成。
目前,白沙村进行了300多亩的水域清理、3800多平方米的危旧房拆除、40多户民居的外立面提升、各种线路整改、河溪治理、荷花种植、绿化美化,完成了村入口处景观、污水处理厂、悟心荷风栈道、九曲廊、美丽庭院、游客服务中心、乡村演绎大舞台、民宿驿站等建设,正在推进道路升级改造、生态停车场、村口公交站场、湿地公园、垂钓台等项目建设。
随着九曲观光栈道、悟心荷风栈道等新景观,以及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接近尾声,白沙村越来越热闹,尤其是节假日,游客接踵而至。白沙村乡村游业态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白沙村新的业态乡村旅游的形成,也加速了白沙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开创了农村产业发展新局面。
“风景好了,游客多了,村里的土特产不愁卖了,价格也更好了。”白沙村村民邹玉平说,和大多村民一样,她家里主要种植柚子、养殖草鱼,每年收入五六万元。如今,随着白沙村乡村游的发展,村里的土特产更受欢迎,价格也更好,“今年的收入比往年有增加,相信以后会更好。”邹玉平说。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条件,白沙村的种养产业基础较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鱼塘100多亩,还有一家大型的育苗孵化场,乡村游的发展,也将带动特色养殖和垂钓渔乐等产业发展。”吴云昌表示,除此之外,围绕产业兴旺目标,白沙村还将大力发展药材、水果、花卉种植等生态农业种植。
█对话
水车镇党委书记涂启文:
找准突破口就能打开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短短一年时间,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白沙村,经新农村建设的一番“梳洗”,成为了梅县区乡村休闲旅游的“新秀”,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怎样推进的?对其它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又有哪些借鉴?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水车镇党委书记涂启文。
南方日报:白沙村的新农村建设是如何布局的?
涂启文:我们立足于白沙村的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角度发力,全面布局,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村振兴一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千村一面。有些地方基础设施薄弱,就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产业需要扶持,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白沙村山水资源丰富,就应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配套旅游休闲项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着重把白沙村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
南方日报: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在新农村建设中,白沙村如何打开新局面?
涂启文:找准突破口,就能打开新局面。新农村建设要找准突破口,首先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否则,就会出现上热下冷现象,再好的计划方案都有可能落空。
事实上,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这个思路对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可推广性。找准突破口,百姓就能跟着走,因为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受益主体的农民。需要指出的是,建设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具体落实目标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方法。不要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强求一律、不包办代替。要引导扶持、突出特色、讲究实效。
南方日报:在新农村建设中,白沙村如何保持发展的动力?
涂启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白沙村新农村建设中,为打造持续发展动力,我们重点聚焦产业兴旺。
而要实现产业兴旺,就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要发展新业态,通过发展乡村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还可以为农民创业就业开拓更大的空间,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