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水车镇人民政府 > 工作动态

古风新韵 魅力茶山

时间:2023-11-27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水车镇位于梅州梅县南部,梅江河自西南向东北穿流,因地域溪流密布,传说人们用竹筒水车灌溉农田而得名,著名的“水车窑”就出自此地。然水车镇之独特不只于此,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茶山村也藏在青山环抱之中,“一窑一村”彰显了水车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茶山村之名源于村内有一棵巨大的古油茶树。据《黄氏族谱》记载,先祖云祖公于明代初年从梅城西厢五马坊迁居于此开村,繁衍生息,清末达到鼎盛。据统计,茶山村现存42处传统建筑,包括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18处传统风貌建筑;保存有2条古河道、5条古道(街巷)、3棵古树、16 口古井、4座古桥、1座古炮楼、1处公王庙和6根楣杆夹石,可谓研究客家历史文化和传统客家建筑的“宝库”。

  保存完善,极具研究价值

  茶山村的古民居依山连片而建,集中分布于“荷树窝”一带,历史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传统建筑单体普遍保存较好,整个村落仿佛一幅山水建筑长卷,古道沧桑,幽雅恬淡。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在《客家村落》中指出:“它们并不像粤东、粤北那些客家古村落那样聚族而居、都围在一个连片而建的围村里,而是沿着周围的山脚四处散开,或三五相邻,或左右并列,或独门独户,分散在各自认为风水好的山脚地头。”

  这些古民居的选址反映出客家人追求理想居住环境的特点,历经百年变迁而村里结构和空间保持不变又体现出客家先民选址的趋吉意象,展示了“黄龙出洞,蝙蝠挂墙,山寨四脚,龟蛇两旁”的特征。

  茶山古民居从建筑时间上看,绍德堂为明代建筑,迄今近500年历史,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超过300年历史,畅云楼、德崇楼、司马第、培云楼、承庆楼超过200年历史,其余民居皆具100年左右的历史。从建筑形式看,客家地域特色明显,建筑形制丰富,有杠式、殿堂式、庭院式、锁头式等,或二堂两横,或二堂四横,或二堂六横。它们多为两层,白墙黑瓦,雕梁彩绘,甚至有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材料和结构具有多样性。

  2010年7月,茶山村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客家民居)”,同年12月又被国家住建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茶山村是梅州市第一个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 

  文风鼎盛,英才杰士辈出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地区的文化传统,茶山村也是如此。在茶山村,百年以上的学校便有5所,分别为1790年创建的鸣凤书室、1805年创建的抟云书屋、1885年创建的焕郎书屋、1910年创建的云汉女子学校(时为嘉应州乡村第一所)、1911年创建的绍德学校。其中,云汉女子学校是少见的女子私塾,可见在茶山村男女具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据资料记载,茶山村清代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功名者48人;外出港、澳、台投资经商的约200人;华人华侨约450人,主要侨居地为印尼、新加坡、泰国;在军政、文教等领域声名远扬者更比比皆是,其中近现代将军4人、教授5人、部级干部4人、其他杰出人物10多人。

  茶山村人才辈出,可从古民居中窥见一二。绍德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民国重修,是黄氏祖祠。堂前设有15级台阶,前面风水塘旁边立有4根昔日考中科举的标志——旗杆石。与绍德堂相邻的是创毅公祠和访云楼,其中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创毅公祠,门口对联为“西京贡相府,东观大儒第”,可见其尊贵。大夫第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硬山式二堂四横围屋,是1921年孙中山第一次北伐时出任梅军总参谋长的黄新华的故居。云汉楼是昔日新加坡四大财团之一、有“嘉应首富”之称的黄云辉的故居。黄云辉衣锦还乡后,兴办了“绍德学校”和鼓励女子上学的“云汉女子学校”。培元楼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时期有“铁军”之称的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的故居,黄琪翔还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资政第是民国时期曾任广东省议会议长黄锡铨的故居,是茶山村唯一一幢带有中西合璧色彩的方形围屋。黄锡铨的女儿黄甘英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  

  规划保护,焕发茶山新魅力 

  对茶山村的古民居进行影像记录,建立影像库、搭建小程序,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护修缮……今年以来,水车镇开展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加大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推动传统古村落历史环境的修复和传统建筑的修缮维护。

  为了保护利用好茶山古村落,传承历史文脉,2022年4月,梅县区编制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保护规划(201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2022年6月,公示了该规划的修编结果。

  《规划》结合茶山村原始风貌靓丽、建筑风格独特、居住环境优美、客家文化浓郁等特点,提出“古风新韵,魅力茶山”的主题定位。在保存茶山村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对茶山村整体环境优化提升,注入现代元素营造新的韵味,增强茶山魅力。通过整体保护、分区保护、建筑和历史文化要素保护和整治建设规划,使茶山客家古村落的传统风貌的建筑、宗祠文化、耕读文化、田园生活等得到彰显、保护和延续,实现“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文化悠久、生产生活便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建设目标,促进古村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规划》明确了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在传统文化和非遗方面也明确保护: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编织、传统饮食、传统建造技艺)、民俗(仪式类、人生礼俗)、传统音乐(民歌)、民间文学(民间传说、方言、民间歌谣)4大类,9个子类,23项。

  通过分步实施《规划》,水车镇将茶山村打造成梅州地区原生态历史文化名村的典范,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原生态客家古村落、客家文化精髓体验地”为品牌,以茶山村的风水文化、民居文化、宗祠文化、耕读文化、名人文化为主导,打造内涵文化凸显的客家原生态古村落。同时,还设计了古村风貌展示路线和古村休闲健身游路线,着重向外界展示茶山村丰富的传统建筑群以及美丽的乡村美景。

5201257158840896465.jpg

已编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