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服务背景
中秋节、国庆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承载着团圆、美满、和谐和感恩等诸多意义。而对于残疾人家庭而言,由于个人身体残疾造成的生活困顿,在这个节日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02 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的场境中,个人的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进行,要理解一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强调关注服务对象的生活和环境,重视构建“人在情境中”的人与环境的交互系统。从中观环境看,残疾人群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资源较弱,根据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假设来看,社区具有非正式资源,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支持和照顾。为此,社工根据“由社区照顾”的模式,动员邻里志愿者,通过发动志愿者帮扶有需要的困难残疾对象。
社工和志愿者一起走访入户
03 活动过程
为了加强残疾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社会资源,在“双节”来临之际,梅县区新城社工站社工们组织社区志愿者一起参加“暖心关怀护安康,邻里互助情意浓”中秋暨国庆志愿帮扶活动。探访活动前,社工站组织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讲解探访对象的类型、家庭情况、探访注意事项及沟通技巧,旨在促进志愿者与残疾家庭的互动与交流。
社工给志愿者进行入户培训
金柚是客家特色水果之一,为把客家特色与中秋节日相结合,本次探访活动中社工和志愿者与残疾对象一起制作了金柚灯笼。社工通过讲解制作技巧、亲自示范,一步一步引导残疾对象完成灯笼制作。金柚灯笼完成后,社工与残友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同时为他们送去月饼等爱心物资以及节日祝福。
探访对象情况
蔡某本人因言语残疾二级,身体患有基础疾病比较虚弱,平时讲话跟行走不太利索,其儿子在家待业,孙子还在读小学,家庭经济支出大,生活比较困难。
本次社工探访中为增强服务对象权能,通过金柚灯笼的制作,提升了服务对象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积极面对生活。
探访服务对象蔡某
特困户陈某因肢体二级残疾,双腿无法站立行走,只能依靠附有轮胎的木板移动身体,与年迈的母亲共同居住在老祖屋,需其母亲协助日常生活起居。其大姐同为持证肢体二级残疾,家中生活困难,经济压力大。
本次社工探访通过协助玉兔金柚灯笼的制作,增强了服务对象的权能和自信心,并让服务对象深刻感受到了邻里关爱的浓郁氛围,更加坚定了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探访服务对象陈某
当金柚遇上希望的双手,不仅是客家文化的碰撞与艺术的邂逅,更是残友们体会手工制作乐趣、沟通彼此感情的好机会。
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社工和志愿者带给了每位残友一面小红旗,通过红旗给残友们宣传爱国意识,一起庆祝祖国伟大的生日。此外,志愿者们还帮助家中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用心、用情帮助残友们过一个舒心的节日。
04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的入户探访活动,丰富了残疾居民的文体生活,增进了社区邻里关系,营造了睦邻和谐的氛围。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残疾居民的手脑协调、语言交流能力,让他们大方自信地在人前展示自己,还让他们从中获得社会功能的重塑与康复,让残疾朋友在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秋、国庆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