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梅县区将目光聚焦智慧农业。今年6月,由珠海华发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的梅州市华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投产运营。作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工厂”,该基地通过全环境要素智能控制,突破气候、场地等局限,种植樱桃番茄等蔬果以及水稻等主粮,相较大地种植模式,产量提高10至20倍不等。与早期建设的珠海基地相比,梅州项目软硬件国产化率超95%,是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经过多年来对环境气候、温室建设、设施装备、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数据积累和技术突破,华发现代农业国产化全控工业温室的软硬件体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可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因地制宜提供现代设施农业“一站式”解决方案。
以华发自主研发的补光灯线性调光技术为例,过去温室补光只有固定几个挡位,光照补偿不够准确、丰富、节能。而“无级变速”补光灯能够结合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持续提升光合作用中吸收、传递、合成等关键环节效能,从而使作物实现高产、优产。
全控工业温室内,分布着600多个传感器,实时收集作物生长、内外部环境等数据,随时监测温光水气肥等作物生长全要素。通过华发首创的农业“云端大脑”G-Lab系统平台,实现智能补光、加热降温、二氧化碳浓度、水肥补给等精准智能调控,保证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基地目前主要种植串收樱桃番茄,预计今年总产量2400吨,年产值超7000万元,相较传统种植模式产值提高约15倍。此外,在产业基地主粮现代化种植区,通过模拟特定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梅州项目把肥沃黑土地的营养条件“搬上楼”,探索全智控工业温室内立体化、集约化主粮种植,产量约为大地种植的15倍。未来,水稻种植还会“更上一层楼”,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华发现代农业在输出方案、技术前,需研究透彻本地作物种植特性,进而高低搭配、降维应用到周边传统温室的运营项目。通过多层次、标准化管理运营,带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作物种植不再“望天收”,农业产业澎湃“新”动能。梅县区将以此为起点,复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打造“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