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我镇认真贯彻市、区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抢抓嘉应新区规划建设和梅县撤县改区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促进“创意南口客归侨乡 麓湖山庄”三位一体联动开发,为南口镇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一、镇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围绕“创意南口 客归侨乡 麓湖山庄”三位一体联动开发的发展核心,以侨乡文化、客家文化、古村落和古民居为依托,以麓湖山旅游景区建设为主线,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特色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南口经济腾飞发展。
1.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已完成耕山绿化、水电路基础平台建设、修筑大小库湖9座;安装供排水管道16.4万米;修建水泥道路28公里。新建游乐园项目进入安装调试收尾阶段;酒店2号楼进入第四层施工阶段;园区主干道正在开展征地工作;马头山旅游道路、亲水栈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正在开展变电站周边300亩游客中心建设用地的土地集约工作,有效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2.侨乡村客家古村落文化休闲旅游区项目有效推进。该项目已成功竞得2013年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主要围绕古民居修缮保护、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农耕体验区开发、农家乐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目前已做好规划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项目立项、招标工作即将开展。
3.科学规划“雁洋-市区-南口”小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一是保护性开发百年老街——永发街。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区内年久失修、残旧破损的古民居进行修缮整治,保护本地传统特色文化,同时支持引导仿古风格商品、纯手工艺品、传统美食等旅游特色产品进店经营,重现百年老街原有历史风貌,实现老街的功能提升和复兴。目前,项目已完成设计并确定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准备进场施工。二是全力打造“葵黄——益昌”幸福村居示范片区。拟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古民居修缮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等五大抓手,促进农民奔康致富,带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成功租赁四座古民居,正在开展设计、立项等工作。三是深入推进侨乡、益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重点整合侨乡村三星河到南华又庐约250亩土地、在三星河旅游步道沿线种植花木,努力将侨乡村建成观赏性的四季花园、体验式的农家庄园。集约益昌村、南龙村国道沿线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力争打造成为集观赏、体验、农耕于一体的城郊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拟以205国道扶大至南口侨乡村段、县道梅华线与梅瑶线山水城至南口侨乡村段为轴线,连接新县城绿道、G205绿色旅游景观大道和侨乡村旅游步道,建设环镇自行车观光绿道。相关项目土地集约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二)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依托,培植壮大精致高效农业
以特色农业种养殖为基础,以农业现代化技术为支撑,选择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努力将葵岗佳禾现代农业园打造成全镇精品农业项目。充分发挥生源现代农业、东强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瑶上、荷泗片两个精致高效农业发展区。努力协助长荣公司完成现代化油茶厂建设。深化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经济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积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26个生产队的确权登记。
(三)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抢抓我镇划入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工作,做强做活实体经济,尤其是发挥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城镇服务业,推动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今年上半年,我镇7家招商引资企业新投入资金总额2.5亿元,全年度预计投资合计8.7亿元。其中,今年新引进梅州畅园老年养生休闲中心、梅县佳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中石油梅州分公司、梅州市嘉好废旧汽车拆解有限公司金蔡分公司4家较大型企业落户(畅园老年养生休闲中心已建成办公接待区;佳禾现代农业园正在开展土地集约工作;中石油梅州分公司已完成征地任务;嘉好公司已投产经营),2014年度计划投资额合计达5.9亿元;往年度引进的广东梅州烟叶复烤公司、广东新金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广东长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发展规模,2014年度计划增资合计达2.8亿元。
二、城乡环境有新提升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发展条件
1.完善镇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镇到村公路硬底化,村到自然村通公路”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实施完成X026—南口圩镇永发街口铺筑沥青路面工程。烈士纪念园道路联接205国道和县道026线二段工程、益昌村克缆村民小组至205国道右岸道路建设工程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有序开展。
2.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锡坑水库除险加固已完成主体工程。对葵岗村、长山村、瑶燕村、双桥村、瑶东村、龙塘村、仙湖村、益昌村等8个村共74339米的圳道实施三面光工程,目前已完成80%工程量。大劲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已动工。南口河、荷泗河河道治理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审核等前期工作。
(二)加快土地储备工作,推进镇区扩容提质。
1.加快征地拆迁步伐,拓宽城乡发展空间。南口镇作为市、区重点发展镇,工程项目多,建设任务重,征(租)地拆迁量大,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11个对应的征(租)地拆迁工作组,开展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督查到位、跟踪及时。一是“创意南口 客归侨乡 麓湖山庄” 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征(租)地拆迁工作。主要征拆范围集中在益昌村克缆村民小组至205国道桥右岸道路,全长1.48公里,沿线路段涉及8个村民小组,147户农户,其中耕地50亩,花圃场3个,鱼塘2亩,房屋300平方米,坟地4座,化粪池3座,水池2座以及部分果树、蔬菜等土地附着物。目前已完成7个村民小组征地工作,已征耕地43.4亩,房屋征收完成签约220平方米,房屋、坟地拆迁和剩余作物补偿等洽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另外,有20个村民小组同意租地,合计租地面积达500亩。二是佳禾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租地工作。园区建设面积约310亩,项目用地涉及葵岗村6个村民小组,257户农户共310亩土地,其中鱼塘面积有53.6亩;该项目核心区用地为126.5亩,涉及农户64户。目前,已同意租赁的农户共有220户,253.39亩土地,占用地总数的82%。其中核心区用地60户,完成土地集约面积114.89亩,完成率91%;非核心区完成签约160户,完成土地集约面积139.7亩,完成率76%。
2.加强国土巡查,严防“两违三抢”。专门成立由21人组成的国土巡查小组进行不间断巡查,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及时发现、制止和拆除,确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可控可拆,全镇“两违三抢”数量较去年有所下降,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上半年来,共拆除整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14宗,拆除面积达到2180平方米,防控效果明显。
(三)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宜居宜游环境
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卫处理机制,在南口、瑶上、荷泗三个片区各新建一个垃圾中转站,共新建垃圾收集点152个;并由各村(居)干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生活垃圾收运工作,自行聘用保洁员共64名,促使205国道、梅瑶路、梅华线沿线各村实现“户收集、镇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重点开展205国道、梅瑶路、梅华路沿线村和路边、山边、水边整治:有效清理道路248公里,河道23公里,池塘422个,公共区域点115个,清理积存垃圾325吨,切实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使农村处处像公园。新建镇文化广场等设施,提升镇容镇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镇党委政府组织300多个志愿者在七贤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下香樟、山杜英等珍贵树木3000多株。
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严格落实一、二级残疾人优惠政策,其中享受生活津贴的640名,享受重度护理的补贴924名,目前所有补贴均已发放到位。落实全市公交惠民政策,顺利完成特定人群免费乘坐公交车新刷卡计费系统升级工作,全镇合计6917张老人卡及449张爱心卡完成升级。积极推进梅州畅园老年养生休闲中心建设,打造现代田园式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产业示范基地。联合96169部队举办“军民学雷锋,送医送温暖”活动,投入资金11万元帮助老人免费看医。开展“军爱民、民拥军”免费义诊活动,共有180名群众接受诊疗。积极响应区团委扶助贫困大学生政策,组织落实莲泉酒业扶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计划,让贫困生顺利就学。
(二)梅县革命烈士陵园落户南口
南口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升级工程于三月底竣工,对烈士英名录进行重新整合,烈士名单增至近1200人。至此,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从梅城江南剑英公园搬迁至烈士陵园内,“梅县南口镇烈士陵园”更名为“梅县革命烈士陵园”,并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 扶贫、计生、文教、征兵、维稳等工作有效开展
主动协调对接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新一轮省定重点帮扶村有太平村、蕉坑村、潭江村、铅畲村4个,涉及贫困户183户575人,分别由广州市档案局、梅州市政协办公室、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广州市委党校结对帮扶;全面实施农村低收入住房改造70户,涉及中央、省级扶持资金105万元。贯彻落实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上半年完成定点结扎120 例,定点上环91例,同比增长11%。镇属中学中、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超额完成梅县区下达各项任务指标。初步完成征兵预报名人数80人;组织28人进行民兵训练,接受省军区应急点验;对4181名民兵进行整组,充实新兵调整旧兵。抓好综治维稳,对反映突出、影响较大的治安问题及时开展整治,提升人民安全感。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能力。组建25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新建8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的七贤村应急避护场所,新增投入4万元用于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制定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桌面演练。全面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安全隐患立查立改。
四、组织建设不断增强
持续增强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镇村两级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干事创业能力,彻底扭转干部作风。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整治“四风”和“慵懒散奢”行为,努力建设成为民务实清廉干部队伍。切实抓好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居)干部队伍,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190人(其中主任49人、委员141人),新一届村民代表1342名和村民小组长643名,为完善新一届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奠定了基础。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提高村干部财会从业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