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蜿蜒的村道,来到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内的休闲小广场,只见不少村民正在长廊里坐着闲聊,穿过狭长的走廊,一座崭新的公厕出现在眼前。
“以前村里的‘公厕’就是两块木板搭起来的简易厕所,站在上面常常担心它突然断了!”村民温银盛告诉笔者,从去年起到现在,村里新建了4座公厕,干净又方便,在外急于上厕所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窘迫了。
2018年,竹香村将村民的闲置土地集约起来,新建了一个休闲活动场所,配备公共卫生间,设男女各两个厕位以及一个干净的洗手池。
“这些土地被闲置后,杂草丛生,以前还有一个臭烘烘的旱厕。后来村民们让出土地新建了这个带厕所的小广场,现在很多村民晚上都会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竹香村干部林瑞梅说,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都很讲卫生,要建广场、厕所,村民们都很支持。
与此同时,竹香村还专门聘请了本村的贫困户为保洁员,每周定期对公厕进行清洁、维护,加强对公厕的管理。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在过去,提到农村厕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建造简易——“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使用堪忧——“夏天苍蝇多,冬天脚下滑”,不但如厕体验差,更存在着诸多卫生疾病隐患。但如今,像这样干净卫生的公厕在南口镇并不少见。
据南口镇农办负责人沈彩云介绍,目前南口镇已建成农村公厕35座,今年计划新建22座,全力加快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
走进南口镇侨乡村,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它们犹如散落的“珍珠”镶嵌在阡陌田野之上,尽管层层包裹,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悠久的客家历史。
近年来,侨乡村积极探索古民居良性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整合古村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生态资源,以“陌上故庐,客归侨乡”为主题,打造侨乡村“观围屋、享田园、尝豆干”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将传统建筑打造成咖啡馆、民宿等模式,增加古民居活力,并以点带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对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侨乡村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来到侨乡村景区内,一座灰瓦白墙、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该景区的旅游厕所。笔者看到,整个厕所区域被划分为男厕、女厕、第三卫生间、残疾人无障碍厕所,走进厕所内部,洁净的镜面,水龙头、按压式洗手液等一应俱全。
以女厕所为例,内部设有5个厕位,地面干净卫生,窗户上有换气扇,空气中能闻到清新剂的气味。
从广州过来的游客李莹说,自己平时比较注意清洁卫生,侨乡村景区内的旅游厕所的整体环境很不错。
数据显示,国庆假期,侨乡村的日均人流量较平日增加了数倍,旅游公厕厕位是否充足,环境是否舒适,都会给旅客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
据该景区负责人介绍,由于侨乡村内旅游景点大多为古民居,内部几乎没有厕所,所以在景区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厕很有必要,目前公厕卫生由专人专岗专职负责,以便给游客更好的如厕体验。此外,公厕旁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可提供游客休息区域,充分考虑到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从景区到全域,从城市到乡村,如今一座座“内外兼修”的旅游厕所成为梅县区青山绿水间的一道道风景,让外来游客变“尴尬”为“舒心”,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