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来,隆文镇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区委的具体工作要求,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扎实开展美丽圩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壮大、基础设施完善、绿美生态建设等关键领域工作,全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谋建设、提效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指标总体向好。全镇公共预算收入5401.57万元,与上年同期比增182.4 %,全镇财税入库595.1万元,与上年同期比增443%,镇级净收入168.1万元,与上年同期比增297 %。截至2024年11月份,隆文镇在全市三类镇中排名第24名,在全区排名第5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营业额排名靠前,分别为全市第10、第9和第18名,全区排名第3、第4和第2名。
二是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借“光”生“金”,引进广东嘉元新能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光伏+农房风貌”一体化建设项目,通过“公司+村居+农户”模式,镇村两级联动工作组强化宣传引导,盘活了屋顶租赁资源和公共闲置资产。光伏项目的搭建收益分成,有力助推了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结合农村“三资”整改工作,规范了资产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1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将同比增长10%以上,全部达到11万元以上的标准。当前已并网安装光伏设备的农户达104户,已完工光伏面积约3769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到3741.95千瓦。客家特色光伏屋顶的建设,实现了“遮阳+收益+美化”的一举数得。
三是“四上企业”量质并举。重点培育嘉元新能公司、梅县区嘉资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梅州市中广源油品有限公司等“四上”企业,力争实现净增5家以上。在持续优化现有“四上”企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了1家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广东嘉元新能开发有限公司,已达到上规模标准,待税收达标后进行评分;以及1家限额以上的批发企业梅州市梅县区华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上规纳统,从10月份起反映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目前,隆文镇“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取得显著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900万余元。
(二)补短板、破难题,攻坚克难成效显著
一是政企合作常态长效。我镇主要领导同志每季度带队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强化与企业的协同交流,扩大合作广度深度,政企合作成效显著。一是广东诚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土地招拍挂流程,成为增资扩产的重点示范项目,将于下半年推进项目建设,在年底实现投产;二是于4月与梅州市福百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并于9月份完成统计申报;三是成功签约广东砺拓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2亿元,项目将分期实施。累计投资已达1000万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4亿元,年税收贡献将超过1000万元;四是积极对接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推动大数据项目在我镇成功落地。
二是美丽圩镇共建共享。与梅州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建筑业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携手推进隆文美丽圩镇建设项目。项目遵循规划引领、彰显特色的原则,紧扣“七个一”建设目标,我镇已成功打造了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其中农贸市场正按照规定流程引导商贩入驻营业。预计至年底,美丽圩镇项目将完成60%以上的建设任务。
三是特色产业纵深发展。推进优质现代农业创收,加速构建了农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以金柚、富硒米、烟叶、咸菜(酸菜)和竹制品为主攻方向,以正佳农业、星光金柚专业合作社、怡兴水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领,促进隆文特色产业集约化、标准化、高端化。大力发展烟叶产业,本年度正佳企业烟叶种植面积达900余亩,产量达25200斤,带动拓展当地就业渠道。怡兴水果合作社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着力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和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周边多户农户种植芥菜,农产品定价全数收购2024年冬收购芥菜超5万斤,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
(三)优生态、重治理,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一是人居环境全面优化。隆文镇紧盯重难点问题,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接等“六乱”现象,逐步完成了农贸市场和公共厕所的改造升级以及“四线”改造工作。一是制定《隆文镇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各村(社区)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对主干道、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关键区域的卫生死角、断壁残垣和杂草杂物进行了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总面积达10111.33平方米。圩镇“四线”整治完成率为100%,1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四线”整治任务。二是制定《隆文镇2024年—2026年水塘河道清淤工作计划》,对隆文河、苏溪村、卢溪村以及江上村河段进行清淤清障,清理河段4.5千米,清淤量约500吨,累计出动机械台班60次,投入资金达32万元。三是完成户厕改造46间,全镇34座公厕实现专人管护和制度上墙。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57%。四是圩镇周边设置垃圾分类示范点5处,以点带面,结合宣传横幅标语逐步推广垃圾集中处理和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是“绿美隆文”持续发力。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植树活动,身体力行地投入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村庄绿化工作。截至目前,各村(社区)已认真按照村庄绿化规划,组织召开38场由党员、干部、乡贤三方共商的村庄绿化座谈会,走访乡贤521人次;各单位部门积极发动捐款捐树活动,合计捐款捐资36.67万元(包括镇村干部合计捐款2.2万元),捐赠树苗647株,价值89.3万元,总计125.97万元。全镇辖区内对各村(社区)道路、房前屋后等进行绿化升级,完成种植树木4000余棵,成活率达80%以上,并设专人常管长护。
三是农房风貌有效提升。一是推动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销号工作,截至目前,我镇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共104户,已销号104户,完成率100%。二是推动房屋外立面微改造,对S227沿线的房屋进行摸排,逐户形成预算,按照上级下发的文件任务要求,将客家文化、自然生态元素有机融入外立面改造。初步完成隆兴小区、农民街房屋外立面改造,连片公产房和企事业单位外立面改造试点已启动,旨在通过示范效应激发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结合光伏产业,逐步推进300户农房微改造,已开工134户,已完成108户;37户外立面改造,其中已签订协议13户,已完成3户。
(四)强基础、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双百工程”建细建实。推进社工站点建设工作,目前我镇社工站共有16名社工,设三个社工点,社工师1名,助理社工师7名,并在社工督导的指引下开展社工服务。社工站开展个案5个,社区活动23场,走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1335人次,共计社会参与捐助资金、物资约6500元被用于组织惠民活动。
二是政策惠农落地落户。一是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086亩(含甘薯),粮食生产总量3963吨,大豆播种面积384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58亩。二是圆满完成了2024年度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面积的核实与资金发放,以及2025年度耕地地力补贴面积的登记申报工作,共申报农户2531户,申报面积3518.94亩,确保国家惠农政策精准落地,惠及我镇广大农民。三是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完成具备复耕复种耕地面积11.6亩,并顺利完成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稳定粮食生产奖补申报验收工作,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现象,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
三是文化惠民走深走广。深挖隆文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隆文山水田园,讲好隆文故事,赋能文旅发展。一是“左联”文化名人蒲风烈士故居修缮布展项目获省委宣传部批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经费305万元,目前项目修缮工程已顺利完成,布展项目将于2025年初完工并对外开放。二是改造升级绿窟潭及沿线设施、修复苏溪下半溪古榕树风景区,写好笃敏堂红色文化馆及红色江上故事,擦亮人居环境底色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深化“百千万工程”的内涵,全力打造“蒲风故里·幸福隆文”文化名片。
四是民政救助托稳兜固。以网格化管理的形式实现对民政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定期对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家庭进行核对系统核验和入户核查,按月按户按期发放救助对象保障金,落实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制度,在汛期及寒潮期间关心慰问困难群众。截至目前,我镇有低保户222户349人;特困供养142人,其中分散供养132人,集中供养10人;低收入家庭4户9人,对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合计7户29714元。
五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是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文思桥、横坑桥改造并通车,顺利验收13.174公里苏溪至檀江公路改造工程、6.8公里坑美至文普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4.048公里岩前至坑美公路改造工程、1.931公里S227线至苏溪公路改造工程、6.67公里芳村桥至檀江道路改造工程。二是积极争取交通、水务、民社、应急、住建等部门救灾资金320万元,专项用于修复我镇因今年夏季持续性强降雨损毁的部分基础设施,圆满完成了道路、河堤、路灯、绿窟潭、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等的修复工作,并同步完善升级了应急仓库,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了我镇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固安全、勇担当,平安建设持续深化
一是安全事故“零发生”。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大节日消防安全夜查及日常安全巡查检查560余次,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培训等40余次,有效夯实了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全镇未发生安全事故。二是防汛减灾“零伤亡”。积极响应上级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应对了今年的多次极端天气,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临灾转移措施,自汛期以来,我镇共集中转移群众833人次,发送预警信息2300多条,出动抢险救援人员468人次,救助群众191人次。全镇未发生伤亡情况。三是护林防火“零火情”。森林防灭火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组织值班组每天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巡查,安排护林员在重点地段路口开展巡查监管,多形式、全方位、全覆盖进行野外用火安全宣传,强化全民森林防灭火意识,做到宣传到户到人,家喻户晓。四是矛盾纠纷“零出镇”。根据镇情村况,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村级主持、司法协助的矛盾纠纷解决路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调解体系。发挥驻村工作组贴近民众、了解民情的优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社会矛盾,并充分发挥驻村律师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渠道。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一)重点指标进位存在弱点
一是隆文镇农房风貌提升、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销号等工作进展还需加快推进,做出成效。各村振兴致富的发展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展,在招商引资方面思路还不够宽,方法还不够多,“四上企业”的培育还存在弱点,与企业的对接联系还有待加强。二是美丽圩镇建设进度不够快,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生态、平安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短板亟需补齐。
(二)农旅文旅融合提升存在难点
一是隆文镇文旅产业起步晚,体量小,尚处在摸索阶段,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老套,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和创新项目。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三是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知名度和吸引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
(三)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存在盲点
一是各行政村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破旧铁皮瓦方面,新增拆除数量与存量相比尚显不足;在实施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过程中,力度和决心仍需加强;赤膊房改造提升任务推进速度较慢;“三线”整治工作亟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二是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推进存在不均衡现象,大部分村(社区)植树绿化侧重于村(居)委会、大型公共场所、主干道旁等重点区域,部分村庄绿化目标计划完成率偏低,环境美化效果不够显著。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环境共建共享意识亟须进一步加强。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我们将紧跟全区的发展步伐,坚守全年目标任务,策马扬鞭推进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坚定的作风、更加务实的措施,为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及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积极贡献隆文的智慧和力量。
(一)抓指标、育特色,赋活乡村振兴新优势。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细化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区、镇特色产业抓项目引进、产业建设,拓宽思路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持续巩固经济运行向上向好态势。
(二)抓项目、促振兴,赋能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做大做强金柚、有机米、竹制品、咸菜(酸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强品质、树品牌,推动“光伏+农房风貌管控”一体化项目示范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补短板扬长板强弱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力。
(三)盯重点、强基础,赋力民生福祉新提升。坚持以“工匠精神”抓建设,推进隆文长隆体育场落地建设,努力推动民生福祉事业。以“绣花功夫”抓管理,全力打造既宜居、智慧,又有烟火气、文化味的隆文美丽圩镇。以“打铁韧劲”抓监察,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提档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隆文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