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文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上级和镇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建和谐,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镇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总量逐年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4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4.65亿元,同比增长10.7%;人均收入达14160元,同比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9万元,同比增长224%;财税入库610万元;镇级净收入178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去年,引进了隆文兴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博森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正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北斗平台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等5家公司(其中完成2个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实际投入0.87亿元。
特色农业增效富民。去年引进了梅州市正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种植烤烟1350亩,实现产值525万元。全镇种植沙田柚、蜜柚1.9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2.85亿元。特色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坚持科学规划,建设美丽乡村
科学规划,推进镇村建设。邀请了梅州市展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推进隆文新圩镇的开发建设,镇村环境更加优美。首期5亩城镇建设用地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进入用地批复、办理用地的挂牌、拍卖程序。
规范建房,建设美丽乡村。完成了90%以上的村庄规划修编,规范了农村建房;通过严防严控、强制清拆,“两违三抢”现象有效防控;岩前、村东2个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效果明显,带动了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岩前村已投入80多万元建成休闲广场、农村饮水工程、绿道建设;村东村投入65万元完成主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设,完善路灯亮化工程;落实镇村干部网格化监管责任,加大了护林防火和森林管护力度,隆文的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
综合整治,优化提升环境。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典整治“脏、乱、差”和“三边” 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硬件设施建设,新购置一辆36万元的垃圾压缩车已投入使用,投入2.5万元购置更新垃圾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巡查工作和专项整治行动;增加镇村卫生保洁经费,建立农村卫生清洁长效管理机制,镇村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完成了村东村至岩前村7公里长的隆文河(隆文河段)中小河流治理改造工程总量的85%;投入43.5万元,对全镇11个村共2.2公里长的灌溉圳道、机耕道路等基本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与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投入160万元改造提升了苏溪村苏田至八角亭、江上村村门至大丰屋主村道、村东村温屋主村道共5.5公里长的水泥硬底化道路;投入20万元新铺筑檀江村自然村道路300米、新建桥梁1座。
四、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成效明显。深入一线摸民情、直面群众听民声、改进作风解民忧,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树立起亲民务实作风;积极开展 “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岩前村、横坑村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村支部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完成了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村(居)“两委”交叉任职比例为87%,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93%,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认真排查各种隐患,化解矿山开采治理矛盾,着重解决好“理九居”侨房争执纠纷,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扶贫“双到”工作成效明显。广东梅州烟叶复烤公司今年投入248万元帮扶村东村, 36户贫困户脱贫;积极改造农村低收入危房和“三就一保”工作, 60户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得到解决;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300多人次劳动技能得到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全年实现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落实计生包村包户责任制。加大计生工作经费保障,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开展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加大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全面完成了2014年度区计生局下达的各项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2014年度全镇的计划生育率为91.78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6‰,完成共“四术”279 例。与此同时,卫生、教育、劳保、武装、民政、妇联、共青团等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五、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纠正“四风”,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督。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企业投资管理体制等改革。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明显。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镇级纪委建设,全面推进纪委规范化建设年活动。
2014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全体镇、村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团结齐心、奋发进取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村集体经济总量小;二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三是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产业结构仍待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产品潜在价值仍待进一步挖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镇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隆文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振兴发展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发展镇域经济,持续改善社会民生,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奋力开创全镇工作新局面。
一、发展实体经济,增强经济实力
增强经济实力。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服务好隆文兴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梅州市正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努力,争取201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产值增长8%以上;镇级财税收入增长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领导招商、乡情招商、以商引商,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利用在外侨胞的资源,推动形成新一轮乡贤回乡创业热潮。2015年度,招商引资力争完成5个以上的招商项目,其中至少有1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在有效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推进金柚、烤烟等种植;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庄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组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圩镇二期建设,进一步做好建设用地征用开发和“三抢”防控工作;加大道路、河堤、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今年计划投入450万元推动圩镇堤岸改造工程,建设居民休闲健身绿道,不断优化宜居环境。
多村联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今年新建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规范农村建房,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中心镇集聚;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扶持鼓励、规范发展农事旅游、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继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整治和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
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拓宽网上信访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表达诉求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镇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推进群防群治服务队建设,构建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安全事故。
五、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实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财政奖补达2300多万元的隆文中小河流域治理改造收尾工程;抓好计划投资700多万元的苏溪等9个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和计划投资1350万元隆文烟站仓储基地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镇、村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0万的圩镇到木寨、中学到坑美村门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投入10万元的檀江村道改造工程和10万元檀江村水毁河堤修复工程;完成投入24万元的苏溪村水毁修复工程。
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重点抓好省、市、县十件民生实事的全面落实,①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②推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④提升养老服务水平;⑤优化生态环境;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⑦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⑧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⑨提高城区交通便民水平;⑩加强公共法律服务。
进一步推进“扶贫双到”工作,计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62户;继续积极配合区委统战部、区人社局、区外事侨务局、区工商联、区民宗局5个单位对岩前、横坑、江上、横庄、苏溪5个村的帮扶工作,实现区委、区政府对非贫困村的帮扶目标。
六、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根本原则,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政府工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抓好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的落实。
深入推进廉洁从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不懈抓好廉政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预算法》,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共透明的预算制度,继续压减“三公”经费。
建立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工作机制。通过强化职责保障、纪律保障、资源保障、舆论保障,坚持联系群众更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联系群众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化,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真心联系、真情服务、真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保持整治“四风”高压态势。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和能力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用结果说话,以实干高效的作风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