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充分利用老祠堂创建“三多三促”的祠堂文化俱乐部,木寨村李氏百三郎公祠的华丽变身便是其中的典型。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倡导下,百三郎祠的改造提升得到了祠堂管理委员会的积极响应,并获得了海内外乡贤的热心捐助,充分利用祠堂的闲置房间,按照农村文化俱乐部的标准进行建设,于2015年通过了市区检查验收,正式列入了市级农村文化俱乐部示范点。
百三郎祠全貌
李氏百三郎公祠坐落于木寨村,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背靠乾亥山,面朝铆峰山,坐西向东,建筑结构二堂二横,并配有一个斗方和外门楼,以及一口半月形的鱼塘。整座房屋坐落有致,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客家古民居特色建筑。李氏火德公八世孙百三郎,于明洪武初年,由上杭迁来隆文(龙牙)开基,为隆文李氏始祖,距今有六百五十余年。祖祠由于数百年风雨侵蚀,破旧不堪,在众多海内外宗亲的鼎力支持下,凝财聚力,于2000年重修。
俱乐部配置齐全,设施设备完善
俱乐部设有卡拉OK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器乐室、民俗展览室等,外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文艺小广场和设有电影放映点,各种制度健全,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开展多样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客家古民居保护及美丽乡村建设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祠堂不仅是宗亲寻根问祖、祭拜先祖之地,更是成了乡村群众闲暇时间参加文体活动的场所。现每天都有五十人次以上的群众,在祠堂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每逢节假日,祠堂都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开展闹元宵、升丁活动。又如每年的春节、中秋节都邀请外地的文艺团体和当地文艺爱好者一同演出,自创自乐节目,共庆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