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摸索前行时
常苦恼于缺乏一盏引路的灯
骨干教师深耕教学时
容易遇到一道难以突破的坎
名师工作室的出现
成为教师成长的“能量磁场”
扶外小学徐丽君、温爱春老师
借工作室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通过“传、帮、带”机制
助力不同阶段教师成长
一起去看看
在梅县区扶外小学,一间教室里的掌声格外响亮。讲台上,邱素梅正用生动的提问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谁能想到,如今在课堂上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邱素梅,也曾苦恼“如何让数学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2024年,广东省徐丽君名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递交了报名表,这个决定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答案或许就在这节课里。原来,这节课的特别之处,是邱素梅设计的三个核心任务。而这些任务的设计灵感,正来自广东省徐丽君名教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 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任务单”,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学数学,这是徐丽君工作室将研究成果转化教学实践的鲜活范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探索数学,还为一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支撑这些“优质课堂”的,是工作室扎实的课题研究。 广东省徐丽君名教师工作室 主持人 徐丽君:目前我主持的课题是广东省规划的重大项目,这个项目就是2024年11月份开题,计划研究的时间为两年,聚焦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是解决单元教学碎片化,还有任务设计脱离学情和知识本质的问题。课题组组建了17人跨区域团队,涵盖了梅州四县区以及深圳的两位优秀老师,后续计划形成案例集、出版专著一部,发表专业论文4篇,并推广成果。 目前,工作室结合研究课题撰写的书籍《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学习任务设计的研究》初稿已完成,计划明年正式出版。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深入探索,也为更多数学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主持人徐丽君通过集中研修、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例研讨、专家讲座、名师论坛、网络研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搭建起集学习、交流、成长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为每一位学员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广东省徐丽君名教师工作室学员 邱素梅: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理论学习是很缺失的,加入我们名师工作室之后,让我们也能享受到省名师、高校教授的理论指导。 作为小学数学正高级教师,徐丽君还是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理科名教师培养对象。学术上,她主编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出版专著《问题引领,深度建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行与思》,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学术刊物发表;教学中,她辅导多名年轻教师参加省、市教学技能比赛获一等奖,还多次承担市级以上讲座与示范课。 工作室的影响力,不仅停留在教师个人成长上,更辐射到了学校发展。2024年12月,该校小学数学教研组获评“第一批梅州市优秀学科教研组”;2024-2025学年度,学校又被评为“梅县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而在同一片校园里,另一份教育力量也在悄然生长。它以旋律为笔、以文化为墨,在音乐教育领域书写着创新与传承的故事。这,就是梅州市温爱春名教师工作室。 手持花鼓、身姿轻盈,与学生进行二声部演唱的,是梅州市温爱春名教师工作室的入室学员许晓辉。 梅州市温爱春名教师工作室学员 许晓辉:这节课主要是以文化探秘的叙事和挑战手法来贯穿整节课,唤醒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情感,这也非常契合新课标中“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从凤阳花鼓的教学设计、情感挖掘到课堂细节打磨,都是在温老师的示范引领和我们整个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共研共磨中完成的,所以它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2025年刚成立的“新生力量”,温爱春工作室集结来自梅县区、梅江区、兴宁市、五华县和丰顺县的11位教师,组成一个集教学、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研训共同体。 梅州市温爱春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温爱春:随着对音乐教育思考的深入,我会更系统地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规律,思考怎么让音乐课堂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 为给学员提供全方位支持,工作室采用“双线融合、多层联动”模式——线上线下结合保障研修便捷性,内部研修与省、市、县级工作室联合研修打通资源壁垒。通过教学研讨、同课异构、送培送教等活动,既帮助学员把握教育前沿,也助力破解区域教学共性难题。 像许晓辉一样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不在少数,她们以工作室为平台,不断提升自己。成立还不到一年,工作室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入室学员冯成娥、许晓辉、胡淑芳、王宇萍4人,获评“梅州市新一批学科带头人”;学员王宇萍申报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于今年9月顺利通过。学员的成长,更带动了学校特色教育的突破。 梅州市梅县区扶外小学副校长 潘柳明:温爱春老师在音乐研究方面比较突出,客家童谣传唱方面,我们也是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如《我是客家好娃娃》获得市一等奖,《客家少年梦飞扬》获得了省三等奖。 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主持人温爱春的引领。今年,她获评“南粤优秀教师”,这既是对她过往工作的肯定,也让她肩负起带动区域教育发展的新责任。 梅州市温爱春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温爱春:成立了工作室,我要带着我的学员去研究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的音乐课上得更好,让梅州的孩子们不仅能轻松感受音乐的快乐,还能了解咱们本土的音乐故事,爱上家乡的文化。 在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梅县区扶外小学的双名师工作室锚定示范引领定位,既彰显基层教育科研的活力,又推动区域教育生态的持续优化,更与梅县区教育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部署紧密呼应、同频共振,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教育的沃土上 名师工作室始终以微光汇聚力量 用专业点亮航向 既分享教学中的巧思妙招 也共探育人路上的难点痛点 愿我们继续携手 把每一份热爱化作深耕的力量 让教育的种子在梅县大地上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记者:肖晓美、陈熠霖 责编:孙怡 初审:肖晓美 审核:谢勇、温锡良 监制:罗梓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