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梅州市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供销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作用,想方设法帮助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截至3月底,全市49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滞销扶贫产品在市县供销社的帮助下已基本销售一空,销售额达2800多万元,给了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极大的信心,增加了收入,助力梅州苏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一、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摸排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交通市场等限制,我市不少扶贫产品销路遇阻,出现滞销情况。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梅州市供销社高度重视,社党组书记、主任丘孝东及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销售滞销扶贫农产品工作,并指定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具体抓好落实,要求全市供销社系统大力弘扬供销人的“扁担”、“背篓”精神,把帮助销售滞销扶贫农产品作为疫情防控期间供销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上下联动,迅速摸排出疫情期间全市49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滞销的60多种农产品,着力发挥供销社助农服务示范体系的销售优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为滞销扶贫农产品寻找销路,解决滞销农产品的卖难问题。
二、创新思路,加强产销对接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州对口帮扶机制作用,开展以购代销等活动,加强产销对接。大埔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大埔供销宏森农产品有限公司发挥行业优势,牵头组织县内企业为碧桂园集团、敏捷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购价值100万元的大埔县十大长寿食品大米、花生、腐竹、茶叶、蜂蜜以及蜜柚精深加工产品15种共26.23吨送往湖北,既给湖北人民送去生活补给,又为大埔当地解决农产品积压滞销问题,为贫困户创收,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同时也提高了贫困户备耕积极性,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五华县供销社在疫情期间,着力打通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及“助农服务中心”主渠道,“一镇一策,一社一法”研究扶贫产品销售问题,做到镇内优先供应,镇外广开销路。该社为番禺对口帮扶五华工作队代购3000斤鸭蛋驰援湖北,不仅缓解了养殖贫困户的经济压力,挽回了几万元损失,而且为湖北疫情防控提供了物资保障。到3月底,五华县供销社共帮助解决滞销产品灵芝、孢子粉、香猪、百香果、茶叶、鸡、鸭等产品价值共400多万元。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扶贫农产品线上销售专题培训,市、县供销社干部职工为扶贫产品“站台”吆喝、“打call”,提高“用网”能力、引导发展“网红”经济,着力打通产供销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如,蕉岭县蕉城镇和三圳镇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调查、电商销售、保价收购等方法,在短短几天内,就将蕉城镇龙安村20万斤大米、400斤干木耳、1135只鸡鸭,蓝坊镇高思村1万斤萝卜,三圳镇东岭村3200斤干香菇、800斤灵芝等积压农产品全部销售出去。
三、消费扶贫,建立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依托全市供销系统网络优势和“保供稳价安全”平台,运用“互联网+”、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等载体,开展线上线下产销对接,联系协调农业企业应急收储滞销农产品,解决好生产资料运不进、农特产品运不出的突出矛盾。如,五华县安流镇供销社根据疫情期间市民居家不出门,不少群众面临着食物采购难问题,抓准“商机”把贫困户家滞销的鸭蛋运送到各村经营网点进行适当打折售卖,并提供贴心送货服务,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让滞销的鸭蛋一时间竟然反转成了热销的“香饽饽”。同时,重点围绕梅州柚、平远脐橙、嘉应茶、客都米、客乡菌等优势农产品,积极引导支持全市农产品企业参加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举办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供销联盟、农博会、展销会、交易会等,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大市场对接,与省供销社直属企业合作,积极谋划冷链物流配送项目,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采取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把梅州特色农副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广阔市场,助推梅州苏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