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梅州市粮食节约减损实施方案》,我区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工作,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
(一)组织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和技能大比武。2023年,针对水稻机收减损工作分别开展了培训和现场演示,组织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维修点的技术骨干人员等参加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线上)培训班,提高了农机手规范操作能力。
(二)组织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宣传工作。我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宣传,通过举办咨询活动、广播电视、政务网站及短视频、宣传资料、微信群等传播渠道,多渠道大力宣传,普及推广水稻机收减损技能知识。大力开展机收减损知识宣传、效果宣传、典型宣传,营造广大农机手、全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推动按标按规作业。
二、加强粮食储存环节节约减损
(一)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开展了对农户、粮库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工作。开展“粮食科技周”和“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通过发放编辑、翻印今年的科普宣传册《农户科学储粮减损篇》《营养健康篇》《粮油加工篇》《粮食节约减损篇》等宣传手册引导全社会关注粮食安全,向市民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推广科学储粮、粮食节约减损的有效做法,积极树立爱粮节粮价值观念,积极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探索粮库仓储设施节约减损。在仓房建筑时对平房仓采用仓墙整体用混凝土浇筑,增强仓房的气密性;采用机械通风及时降低粮食温湿度,购置单管通风机,对出现的局部高温高湿粮进行快速降温降湿,减少储粮损失;采用环流熏蒸技术,降低药剂用量,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积极谋划粮库绿色储粮项目,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对雁洋粮库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力争尽快达到绿色储粮新标准;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在雁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中增加了粮食数量监测能力,体现粮食储存损失损耗数据。
三、加强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
(一)减少粮食运输过程货损。在储备粮出入库期间,要求粮食运输方采用防护作用更好的各类运输车辆,加强遮盖、密闭等安全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抛洒、泄漏或受潮霉变等损失;对到库待卸粮车辆要求其遮盖,防止受潮霉变。
(二)推进粮库物流设施改造。在粮食出入库时增加通风设施、加强通风能力,改善作业环境;针对新出现的谷外糙米过多的问题,购置除谷外糙米机,将稻谷中的糙米分离出来,既增加了粮食的使用价值,又降低了粮食储存中发生霉变的风险;在储备粮出库时采用可调空气湿度的新型扒粮机械,既可降低粉尘,又能减少粮食破碎,提高了粮食的利用价值。
四、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一)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印发《梅县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科工商务、文广旅、教育等部门按职责分工遏制餐饮行业消费环节浪费,着力推动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浪费严重问题。开展全区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评估,鼓励机关食堂对用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按实际订餐人数进行采购,按照健康、从简原则,灵活配餐,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把反食品浪费作为其中得分点,推动机关单位“光盘行动”。
(二)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区教育局成立了梅县区中小学(幼儿园)制止浪费行为培养节俭美德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印发了《梅县区中小学(幼儿园)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俭美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制订方案,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分解到人。利用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展板等强化宣传,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让爱粮节粮深入人心,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习惯。
(三)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持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推动厨余垃圾有效分类收集。区分类办下发《梅县城区厨余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实现梅县城区厨余垃圾有效分类收运和处理,确保做到分类准确、应收尽收。
五、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
强化节粮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正面宣传,掀起节粮减损宣传热潮。结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开展节粮爱粮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养成健康节约的粮食消费习惯。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健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工作机制,建立食品浪费抽样调查机制和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