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7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育儿补贴惠及千家万户。财政部将立足职责,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育儿补贴制度顺利实施,让补贴资金精准、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切实把好事办好。”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郭阳介绍,一是设立转移支付项目。按照《方案》部署,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监督。近期,财政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监督的具体要求,细化规范资金下达流程,落实各级工作责任。两部门将对补助资金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做好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三是明确相关优惠政策。《方案》规定,对按照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此前,国家已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扣除标准为每孩每月2000元。
“目前,各级财政部门正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紧锣密鼓开展补助资金的测算和下达工作。”郭阳表示,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承载了群众期盼,财政部将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资金申领发放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安全抵达。
据了解,近年来,财政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人口全生育链条、全生命周期,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生育环境。
郭阳介绍,一是支持提高优生优育水平。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产后访视、新生儿护理指导,为农村妇女提供增补叶酸、优生检查等服务,2025年安排55.2亿元。通过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资金,支持开展出生缺陷检测、救助和防治宣传等工作,2025年安排3.7亿元。
二是支持做好妇幼健康工作。通过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支持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做好乙肝等母婴传播疾病的预防,2025年安排52.2亿元。通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支持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诊断救治能力,加强儿科医生、基层产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2025年安排11.1亿元。支持强化基本医疗保障,2025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00元。
三是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2023年以来,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中央财政共投入30亿元。同时,通过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包括育婴员、保育师等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在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抚育婴幼儿的职工及其单位、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在所得税、增值税、契税等方面给予税费优惠。
此外,财政部还通过教育领域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通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住房保障力度。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落实投入政策,强化资金保障,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郭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