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梅县区财政局 > 财政预决算

梅县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2-09-06   来源:本网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梅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培育绿色产业,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客都明珠”发展战略为工作主线,完善财政体制,狠抓财源建设,强化增收节支,依法科学理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税部门共同努力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新的突破,各项财政预算指标顺利完成,预算运行质量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11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收入方面: 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132万元,为年初预算81942万元的122.2%同比增收29117万元,增长41%其中: 1国税部门完成17049万元,占计划89.32%同比增收1508万元,增长9.7%2税部门完成36158万元,占计划94.6%,同增收4642万元,增长14.73%。另外,“农二税”完成9194万元,占计划的118.77%,同比增收2634万元,增长40.15%3财政部门完成罚没及行政性收费等收入6959万元,占计划103.36%,同比减513万元,负增长6.87%4专项收入完成3747万元,占计划129.61%,同比增收1091万元,增长41.08%5、其他收入完成27025万元,占计划371.73%,同比增收19755万元,增长271.73%。增收的项目主要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和其他收入等,减收的项目为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支出方面:2011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7660万元,占支出指标的99.06%,比去年同期增支62199万元,增幅40.01%支出执行的主要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42507万元,比去年同期支出增长(下同)51.1%2公共安全支出完成9613万元,比增17.69%3教育支出完成46978万元,比增39.4%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541万元,比增60.35%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388万元,比增24.8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2267万元,比增9%7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3579万元,比增51.22%8节能环保支出完成3648万元,比增108.29%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4622万元,比增47.95%10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32596万元,比增47.33%11交通运输支出完成709万元,比增140.34%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完成1436万元,比增8.38%13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完成114万元,比增100%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完成825万元,比增42.54%15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799万元,比增36.87%16住房保障支出完成782万元,比增-77.91%1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完成322万元,比增-19.1%18储备事务支出40万元,比增100%19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付息支出21万元,比增200%20其他支出完成9873万元,比增203.69%

收支平衡方面: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132万元,省市一般固定性补助、省市一次性追加补助、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收入11653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278万元,调入资金3580万元,合计可支配财力为223520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17660万元,财政上解支出2886万元,新增配套预算周转金2488万元,滚存结余486万元(原烟厂借款366万元,平衡奖100万元,净结余2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全年支出数突破21亿元情况下,通过加强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较好地消化了在民生方面的追加支出,并通过增收措施,有效地缩小了年初收支计划缺口。从全年财政收支和资金运转状况看,财政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应看到我县2011年税收增长有所减缓,新县城基础设施、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及县土地储备工作快速推进,对资金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财政运转呈现阶段困难。

(二)2011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中,全县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党政机关运转、民生政策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需要。做到了“五个坚持”

1、坚持把支持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细心服务企业。2011年梅县通过投入20多亿元用于新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等一系列措施,精心优化投资环境,大幅提升城乡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水平,以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众多商人的投资目光。二是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推动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战略,抓好雁洋基础设施及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夯实我县经济发展的基础。

2、坚持把理财为民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优质社会公共服务

我县财政工作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根本目标,贯彻落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财宗旨,在全县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整合和调度资金,进一步加大了民生领域投入,集中财力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际问题,重点支出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011年,各级财政用于我县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5亿元以上,占全县财政支出的70.5%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年教育支出4.7亿元,增长39.4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3亿元,增长9%三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年医疗卫生支出2.36亿元,增长51.22%,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四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保障力度。全年财政安排了近1亿元用于镇、村经费激励保障和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用于“三农”方面的资金达3.37亿元,增长47.33%。全年累计发放粮食、良种、农机和农资综合补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等5000多万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五是逐步提高工资水平。在前两年大幅增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坚持把增收节支作为财政工作的基本任务,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加强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财税部门坚持科学判断收入增减趋势,及早研究应对措施,通过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征管效率、挖掘增收潜力等措施加强税收收入征管,继续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按照统筹来源、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一般性支出控制,有效缓解了收支矛盾。

4、坚持把缓解我县财政困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

财政部门注重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汇报和沟通,与金融、税务、审计等部门的交流和协调,紧紧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调整好全县财政收支质量和结构,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省市各级财政的支持,2011年,我县共争取到上级基本财力奖补、教育专项补助等1亿多元,极大地增加了我县可用财力,为缓解我县财政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5、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财政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通过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快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二是财政支出管理得到加强。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通知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三是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质量逐步提高。2011年共组织采购662批次,采购金额达7825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099万元,节约率12.31%四是加大财政投资审核力度。积极开展财政性投资的基建类项目、财政支出绩效方面的评审,不断扩大评审范围。2011年共组织审核项目249项,送审投资2.82亿元,核减资金4660万元,核减率16.7%五是财政监督工作继续加强。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完善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2011,我县财政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面对当前财政收入基数大、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等情况,要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收难度较大;二是在支出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财政增支压力很大,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是公共财政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管理使用仍有待进一步规范,财政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管需进一步加强。新的一年,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困难,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预算草案

2012年,我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运用财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财政支出规模与地方可用财力相适应。二是坚持“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确保稳定和政权运转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首位,财政投入突出安排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集中财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支持重点民生规划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议我县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15151万元,比2011年增长15%

(一)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情况

1工商税收收入:总征收额为190602万元,本级收入为66509万元。(1)国税征收的各项税收拟安排增长25%,征收额为88552万元,本级收入为21311万元。其中:“两税”收入72012万元,本级为18003万元;涉外及其他企业所得税收入16540万元,本级为3308万元。(2)地税征收的各项税收拟安排增长25%,征收额为102050万元,本级收入为45198万元。其中:营业税征收额为29850万元,本级为14925万元;土地增值税征收额为6270万元,本级为3135    万元;个人所得税征收额为16250万元,本级为3250万元;企业所得税征收额为32240万元,本级为6448万元;县级固定税种收入为17440万元。

2“农二税”收入拟安排征收额为11493万元。其中:耕地占用税征收额为4875万元;契税征收额为6618万元。

3罚没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拟安排6959万元。

4专项收入拟安排3747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2295万元;排污费收入637万元;其他专项收入815万元。

5其他收入(利息等收入、其他非税收入)拟安排26443万元。

 (二)一般预算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2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63555万元,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分:1、财政负担的基本支出拟安排78163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     4731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06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4781万元。2项目支出部分拟安排85392万元。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功能科目分,2012年预算支出计划具体安排是:1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32720万元。2公共安全6619万元。3教育33332万元。4科学技术173万元。5文化体育与传媒1596万元。6社会保障和就业24850万元。7医疗卫生9818万元。8环境保护1184万元。9城乡社区事务5485万元。10农林水事务19592万元。11交通运输335万元。12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321万元。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72万元。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550万元。15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307万元。16其他支出26401万元。

按照上述预算编制安排,预计2012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15151万元、上级(固定)补助收入39653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18539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18578万元,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821万元,“市财力安排一般预算补助”715万元),上年结转486万元(其中:原烟厂借款366万元,净结余120万元),上解省市支出2733万元。以上各项相加减后,县级可支配财力为152557万元。通过调入其他资金     10998万元,预计全年总收入为166288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163555万元,比2011年预算增长26.99%

突出重点,力求突破,确保2012年预算任务顺利完成

展望2012年,国际、国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上升,下行风险有所加大。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我县经济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减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税收调整政策,造成税收减收,主要税源企业受原材料价格增长影响利润下降以及房地产行业税收下滑,收入计划完成将面临严峻挑战;支出方面,教育、科技、农业等民生支出都需要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刚性强、压力大,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任务艰巨,必须科学合理编制2012年预算,认真抓好各项财政工作。

2012年我县财政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上级精神,围绕实施“培育绿色产业,建设宜居家园,打造客都明珠”发展战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统筹财力、珍惜财力、用好财力,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水平,为我县当好梅州绿色崛起排头兵做出新的贡献。重点工作是“四个突出四个着力”:

1、突出财源建设,着力抓增收,增财力,促发展

一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认真分析收入组织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及时有效应对。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确保应收尽收,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继续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巩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财源。充分调动乡镇培植财源、抓好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支持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促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加快构建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三是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注重信息搜集,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项目为载体,最大程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立足我县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苏区的实际,认真算好财力账、政策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支持,力争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四是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逐步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2、突出创新引领,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增强预算约束刚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确保“收支两条线”,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三是加强对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和重点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四是牢固树立精打细算、支出从紧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突出制度执行,着力提升支出绩效

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坚持按预算办事、按程序办理、按进度拨款,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通报、动态分析制度,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强化预算严肃性。二是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严格专项资金预算编制,逐步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三是强化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运用和处置,研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全程动态监控。四是积极推行绩效评价。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加强对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保障和支持效益。

4、突出依法理财,着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把法制财政建设纳入财政工作全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内部工作流程,积极稳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实现财政业务管理的科学规范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二是不断增强财政服务能力,实现管理财政向服务财政转变,理清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因果关系,实现收入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三是进一步增强财政财务人员为民理财意识,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财政财务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县政协、各位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群众更具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和谐梅县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度梅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决算01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调整预算数 决算数 预算科目 调整预算数 决算数
一、税收收入 62,401 62,401 一、一般公共服务 42,507 42,507
  增值税 14,402 14,402 二、外交 0 0
  营业税 9,951 9,951 三、国防 0 0
  企业所得税 11,095 11,095 四、公共安全 9,613 9,613
  企业所得税退税 0 0 五、教育 46,978 46,978
  个人所得税 1,625 1,625 六、科学技术 1,541 1,541
  资源税 1,276 1,276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 3,388 3,388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0 0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 32,267 32,267
  城市维护建设税 4,407 4,407 九、医疗卫生 23,579 23,579
  房产税 1,934 1,934 十、节能环保 3,648 3,648
  印花税 905 905 十一、城乡社区事务 4,622 4,622
  城镇土地使用税 4,342 4,342 十二、农林水事务 32,596 32,596
  土地增值税 2,091 2,091 十三、交通运输 709 709
  车船税 545 545 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1,436 1,436
  耕地占用税 3,900 3,900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2,799 2,799
  契税 5,294 5,294 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14 114
  烟叶税 634 634 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0 0
  其他税收收入 0 0 十八、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825 825
二、非税收入 37,731 37,731 十九、住房保障支出 782 782
  专项收入 3,747 3,747 二十、粮油物资管理事务 322 322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5,439 5,439 二十一、储备事务支出 40 40
  罚没收入 1,520 1,520 二十二、预备费 0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5,235 5,235 二十三、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21 21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9,652 9,652 二十四、其他支出 10,211 9,873
  其他收入 12,138 12,138      
           
           
           
           
           
           
           
           
           
           
本 年 收 入 合 计 100,132 100,132 本 年 支 出 合 计 217,998 217,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