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梅县区程江镇大塘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典型村建设,通过整村规划、整村建设、整村治理,内修气质、外修颜值,初步建成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努力走出了一条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特色之路。
步入大塘村的大塘薇笑园休闲长廊,绿植枝繁叶茂,花朵清香扑鼻。在平日的闲暇时间里,许多村民都会走出家门,漫步绿道享受自然气息。在这惬意生活的背后,是大塘村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果。近年来,大塘村坚持规划先行,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全村名人故居、特色建筑等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统一制定村庄整体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积极发动企业家和党员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种植紫薇、沉香等树木5748株,打造团结林、清风林等主题林,将“薇笑园”、桥底公园、“大塘小公园”串珠成链,打造全村“推门见景”的靓丽底色。
大塘村村民:“以前这些地方有很多杂草,经过处理(建设)之后,有了这么多花草树木、娱乐设施,带小孩很方便,又安全、又干净。”
为了更好的扮靓村庄颜值,大塘村通过“集中攻坚+轮动作战”行动,对“三清三拆三整治”“光伏+农房风貌提升”等工作进行攻坚,努力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大塘村村干部刘湖勇:“截至目前共清拆修缮危旧房屋4461平方米,铁皮瓦27处,投入650万元对129户房屋外立面进行提升改造,修复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李树化故居‘棣萼楼’。”
为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塘村通过盘活利用闲置房屋土地改建为仓库,利用村委附楼店面出租等增加收入17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至52.22万元,比增63.6%。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塘村摒弃被动依赖思想,主动盘活闲置篮球场资源,通过“棚顶发电+棚下利用”的模式,搭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阳光球场”。据了解,在室外篮球场安装光伏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球场温度、提升村民运动舒适度,还能减少雨水对场地的直接冲刷,降低场地维护成本,更能为村集体每年创造稳定收益,生动诠释了“向闲置要效益、用创新谋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振兴智慧。
大塘村村干部刘湖勇:“村集体通过自筹资金48万元,在球场上方架设了604平方米光伏棚,将闲置空间转化为绿色能源生产平台。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稳定收益7万元,年收益率15%,实现不占新地、不生污染、不增负担的持续性‘自我造血’。”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兴旺。为了更好地发展惠农产业,提高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塘村聘请了“产业村长”大力发展菌菇种植业,努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大塘村产业村长刘翔:“(种植)品种有四个,赤灵芝、白灵芝、血灵芝,还有鸡肉菇。年产值在包括出口的情况下,大概是2000万左右。下一步想看村民如果有意愿种植,我们可以提供菌包给他们去种,让他们去发展。”
刘翔表示,接下来基地将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探索种植更多特色菌种,打造菌类特色品牌,努力把“小菌菇”,做成让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外有“颜值”,内有“气质”。大塘村正发生美丽蝶变,村美、民富、业兴的愿景正一步步实现。接下来,大塘村将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实现村民住房有保障、产业发展有空间、村庄风貌有管控、人居环境有提升。谋划做好乡村产业发展,主动投入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