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机械设备正在通过混合橡胶、碾压、定型、硫化等步骤将原料制成轮胎,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天然橡胶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在天然橡胶需求中,轮胎行业的需求占比超过80%。目前我国轮胎生产所需天然橡胶主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
“轮胎制造成本的50%来自天然橡胶,通过自贸协定关税减让政策,来自东南亚的天然橡胶进口关税税率由40%降为0,有力地帮助我们降低了生产成本。”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饶玲玲说。
出口成品轮胎在进口国同样享受关税减让。“办理原产地证书后我们出口的轮胎在进口国关税税率从普通税率50%降为15%,一季度我们申领的轮胎出口原产地证书金额同比增长115%。原材料和成品一进一出,双向减让,大大提升了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饶玲玲说。
为助力轮胎企业充分利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梅州海关实地走访调研企业享惠不充分难处,“一对一”帮扶企业熟悉掌握RCEP项下享惠规则,制定专项享惠方案,靶向助力企业“惠中选惠”。
据饶玲玲介绍,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目前,该公司大部分进出口业务均在梅州综合保税区开展,生产材料进入综合保税区后可随用随取、享受进口保税等政策优惠,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原材料市场行情波动、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企业资金使用也更加灵活。
“我们还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积极主动对接,为企业‘个性化’定制了物流、仓储管理监管服务,加工产品入区后即可退税,大大节约了物流时间和运输成本。”梅州海关综保区工作科科长郭向东介绍。
为保障轮胎出口跑出“加速度”,梅州海关针对AEO企业建立了“高级认证企业—企业协调员—业务部门”配合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订单激增在政策信息不熟、船期不稳定等方面的难点、堵点,推动问题“直通快解”,保障出口轮胎快速通关。
数据显示,今年1—3月,梅州海关监管轮胎出口2.3亿元,同比增长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