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州综合保税区 > 工作动态

双港三园多点联动新布局,梅县区物流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5-01-07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字体: 大 || 中 || 打印

  2024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时,一列满载38个东非达累斯萨拉姆港口集装箱的铁路班列从梅州国际陆港顺利发车,标志着梅州—非洲“一单制”海铁联运专列首发成功,架起了中非合作桥梁,为梅州国际陆港后续拓展更多国际业务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梅县区认真落实市建设粤闽赣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工作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仓储物流、邮政快递等现代服务业,先后引进京东集团、能良电商、锦绣物流、嘉兴物流、“三通一达”、极兔物流等公司。

  2024年,梅县区末端快递网点187个,发生在梅县区业务量(揽收量、发出快递)2128万件,占全市13.9%,投递量(收入派发)7459万件,占全市20.9%,其中占比较高的为中通和极兔,超过整体一半。

  作为实体经济“筋络”的物流,联系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意义深远。当前,梅县区正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逐步形成“两港三园多点”的发展格局。梅州产品因此通达五湖四海、卖出好价钱。

  撑骨架

  发挥“两港”轴心作用

  梅州地处内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港口,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无缝对接?2023年7月梅州国际陆港顺利试运行,成功打通到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的海铁联运通道,为梅州及周边地区外贸企业开辟了物流新通道,规模运输能力大提升。2023年12月28日,梅州国际陆港正式挂牌运营,“融湾号”(梅州—盐田)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并先后成为盐田港、广州港的内陆港。

  梅州国际陆港成为盐田港、广州港的内陆港。  通讯员 冯森达 供图

  梅州国际陆港成为盐田港、广州港的内陆港。 通讯员 冯森达 供图

  一条通道连山海,“一箱到底”启联运。一直以来梅州企业进出口货物需到三四百公里外的海港提还箱,耗时长、成本高。现在,“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陆港与海港无缝衔接,企业在陆港就可以直接提还箱,运费也较公路降低15%-30%,耗时短、成本低,还可共享国际大港码头资源,船期有保障,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港口就在家门口”的便利。

  由山到海,走向深蓝,梅州国际陆港架起了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的桥梁。梅州国际陆港开通运营以来,为充分发挥陆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准时的显著优势,赋能梅州实体经济发展。梅州综保区管委会不断深化与中远海运、广铁集团等单位的合作,持续走访了解本地企业需求,解读梅州综保区、梅州国际陆港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到综保区、陆港开展进出口业务。此次发往非洲的货物是梅州本地企业生产的化工品,共计1026吨,中远海运根据企业的运输需求,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海运到非洲的舱位问题,设计了专属的运输方案,通过“一单制”海铁联运业务模式,实现了“一个承运单位、一次结算、一份提单、一份保险、一箱到底”全程联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

  “截至目前,梅州国际陆港已开通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广州黄埔港等港口的海铁联运通道7条。未来,梅州国际陆港还将联通厦门港、汕头港、潮州港等更多港口,推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助力梅州加速融湾入海、振兴发展。”梅州综保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管委会将持续完善梅州国际陆港班列线路,进一步畅通陆海通道,不断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海铁联运物流服务,促进对外贸易更加便利化,更好地服务梅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大宗物流有梅州国际陆港作支撑,但与更多人息息相关的普通物流,则依靠另一个“港”撑起骨架。

  过去,梅州的物流需至揭阳中转。为减轻物流成本,提升梅州企业竞争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业是题中应有之义。“京东物流·梅州·智能物流港”进驻后,梅州城区将逐步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中转基地,不仅能摊薄电商企业成本,而且群众亦能够享实惠。

  京东智能物流港拟选址在梅县区程江镇大和村梅畲快线侧,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面积约697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约117亩,拟建设2栋常温仓、1栋办公楼,以及配套园建工程等;二期用地约580亩,拟建设1栋智慧物流综合服务中心、1栋高端服务业总部基地,于2024年5月29日开始进行场地平整。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年税收2000万元以上。

  强肌体

  “三园”平台雏形初现

  锦绣物流园、冷链物流园、嘉兴物流园,搭建起梅县区物流的“三园”格局。

  走进205国道旁的嘉兴物流园,热火朝天的工地上三栋主体建筑即将封顶。不远处,物流仓已经启用。

  位于城东工业园的嘉兴物流园,三栋主体建筑已封顶。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位于城东工业园的嘉兴物流园,三栋主体建筑已封顶。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选址在城东镇工业园区,就是考虑到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配套设施。”嘉兴物流园项目负责人李彬彬介绍,梅州市梅县区嘉兴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水泥物流业务,物流供应链辐射潮汕、河源、惠州等粤东地区。为更好地解决仓储用地,物流模式单一等问题,2023年嘉兴物流公司投资5.09亿元建设物流园,项目占地123亩,主要规划建设有3栋物流仓储用房、3栋检修车间、1栋研发办公楼。该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将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打造水泥建材物流基地,预计实现年收入约16亿元,同时新增约500个就业岗位。

  嘉兴物流园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

  嘉兴物流园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

  在过去,建材物流的成本大多集中在车辆损耗和燃油消耗上。为解决物流上运输的“痛点”,嘉兴物流园区已建成30个新能源充电桩,并将传统柴油车逐步替代为新能源货车。加大运力的同时,通过建设检修车间等一系列硬件设施,进一步降低水泥建材的运输成本,增强梅州本地水泥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物流供应链拓展至相邻省份,从而推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嘉兴物流园区已建成30个新能源充电桩。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嘉兴物流园区已建成30个新能源充电桩。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发展物流、光伏能源等功能。”李彬彬表示,嘉兴物流园还将探索与京东物流等平台合作,打造成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

  位于南口镇长山村的锦绣物流园,则于上个月底开始动工建设。该园区总投资1.08亿元,用地面积3.7782万平方米,拟建设5个现代化标准仓库、1栋研发办公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货物集散、仓储、分拨、转运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圆通、韵达、信丰等物流企业进驻,服务覆盖整个梅州城区,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物流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由省新供销天业冷链集团公司主导建设的广东供销天业(梅县)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则已经从蓝图变为实景。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配合下,这家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竹洋村的冷链物流中心,于上个月底开始了试运营。

  “我们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2.5亿元,用地面积约78.8亩,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是去年动工建设的,主要建设冷库、加工车间、综合楼和泵房,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广东供销天业(梅县)冷链物流中心负责人黄秀萍介绍,该项目总设计库容8.75万立方米,可储存冻肉类约2万吨,含四个冷藏间(2个-18℃冻结物冷藏间和2个-18℃/-1℃变温冷藏间)和三个加工车间,是集农产品预冷、分拣加工、冷链仓储运输、电商交易与信息化等功能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中心,致力打造成广东省供销系统梅州地区冷链区域中心仓、粤东规模最大冷链物流中心。

  广东供销天业(梅县)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主要服务农产品冷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将有效补齐梅县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流通的规模化,对服务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保障梅县区、梅州、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食品保鲜供应和食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梅县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高效的冷链服务支撑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我们在积极对接相关企业,吸引企业进驻,促进梅县区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保鲜与流通。”梅县区供销合作联社理事会主任温淑芳说,该联社将为进驻广东供销天业(梅县)冷链物流中心的企业提供供销系统的资源,欢迎更多有农产品冷链需求的相关企业前来合作。

  活气血

  “多点”开花畅达乡村

  在梅县区程江镇槐岗村的汇通速递分拣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传送带一刻不停地在分拣着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多件包裹。与想象中快递分拣员在分拣包裹场景不同的是,得益于智能化自动分拣设备的使用,偌大的分拣中心仅需数名分拣员,便可完成一天的分拣工作。

  汇通速递的自动化分拣中心。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汇通速递的自动化分拣中心。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目前我们公司共有员工138名,已从过去的分拣员和快递员为主,变成了如今的客服专员为主。”汇通速递企业负责人朱海峰介绍,越来越多的快递员,变为了社区驿站经营者。

  从业者结构的变化,正是汇通速递业务优化的反映。近年来,汇通速递在梅县区开设社区驿站48家,合作快递柜45家,将末端网点下沉至小区。物流基点的普及,降低了快递件在市内的流转时间。同时得益于智能配送系统的使用,快递件进入分拣中心后,过检扫描自动生成配送码,直接分配至各社区驿站,不到半日便可送达,大大提高了快递的配送效率和准确率。目前,汇通速递在梅县区已成功试运行全市首个快递配送无人车,未来将进一步降低配送成本。

  汇通速递是全市首个成功试运行快递配送无人车企业。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汇通速递是全市首个成功试运行快递配送无人车企业。 见习记者 杨斐君 摄

  城区社区驿站“遍地开花”,在农村,物流业务也发展得有声有色。近年来,汇通速递的乡村代办点覆盖梅江区、梅县区所有乡镇,并根据订单量部分发展至村一级,发展乡村代办服务人员200余人,全面推进“快递进村”,打通农产品的物流堵点。同时利用企业自身在运输以及物流调配上的成本优势,融合电商产业,2024年通过网络销售、果园专车收寄等方式寄递梅州柚、盐焗食品等农特产品共计145.47万件。

  作为寄递业务“元老”的梅县邮政,于2022年起以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体系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全区农村寄递物流网络。据梅县邮政统计,目前梅县区已建设1个县级邮件处理中心、7个乡镇共配中心。同时梅县邮政积极与各快递公司、公交、供销等多方合作,大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和“邮快合作”。2024年共实现进村邮件366万件,同比增长21%;邮快合作量21万件,同比增长16%。

  “寄递业务是中国邮政的主业,必须承担起行业‘国家队’的使命责任。”梅县邮政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快递市场的迅猛发展,梅县邮政积极对标行业先进,加大寄递能力建设,整合寄递资源,优化网络布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连接群众美好的用邮需求。

  近年来,梅县邮政大力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积极对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同时,充分发挥网点优势,23个网点全部搭建农产品“无实物二维码”销售场景,19个金融网点开展农产品“金融优惠购”活动,并依托邮乐网、南粤分享汇等平台,销售梅州柚、平远脐橙、马山茶等160余款梅州特色农产品,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正在火热销售的“梅州柚—梅县金柚”,其能够在市场上“出圈”,也离不开邮政物流的贡献。近年来,梅州邮政成功地把“梅州柚”项目打造成广东邮政首个千万元级农产品项目,并入选中国邮政100大优质农品和中国邮政基地农产品项目。2021年至今,梅州邮政按照“两千万元级”规模的大单品项目,全力开展项目运作,已累计实现“梅州柚”销售额超1亿元,其中2023年梅州柚销售额2800万元,2024年的蜜柚阶段已实现销售额1800多万元。目前,梅县邮政正在全力推进金柚项目的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