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2日晚,红四军在梅县松源召开前委会(简称“松源会议”),首次传达贯彻落实中央九月来信,红四军官兵统一了思想认识,奔向古田。没有松源会议,就没有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
2023年9月25日《梅州日报》“文化公园”版面图
●陈标君
中央九月来信产生的背景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抵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初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特别是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争论不休,毫无结果。为了解决红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并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3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形成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并于1929年9月28日签发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简称中央九月来信。
松源会议开始点亮古田会议光芒
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1929年10月1日离开上海,4日到香港,6日到汕头,11日到达中共东江特委所在地(丰顺八乡山),与特委开会研究中央指挥红四军进入东江的工作。会后,他离开东江特委继续北行,走梅县南部山区,于10月22日到达梅县松源与朱德见面。当时朱德和军部住松源镇金星村同怀别墅。朱德见到陈毅后,“看到风度翩翩的陈毅,朱德高兴得不得了。”
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及红四军到达松源前,军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和一些军事行动等等工作,因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留在蛟洋养病和开展地方工作,陈毅又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了,使朱德感到这段时间压力太重,他既要研究指挥军事行动,又要做好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现实经历中,朱德内心上体会到没有前委领导毛泽东、陈毅在,缺少主心骨,也深深感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是难啃的工作。朱德和陈毅见面交谈后,他俩如释重负,感觉前段时间前委领导和官兵们的各种争论,中央已定了调,将会画上圆满句号,“说着,他俩哈哈大笑起来。”并迅速着手考虑如何在红四军中贯彻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当天夜里,前委召集会议,由陈毅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详细作了解释谈了具体办法。”这是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在松源金星村同怀别墅首次向红四军前委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精神。
红四军在松源召开的前委会(简称松源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会议。当天晚上,陈毅在前委会议上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后,批评红四军“七大”“八大”的错误。会议要求前委领导的思想认识应统一到中央九月来信精神上来,中央的九月来信中明确“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并再强调“红四军由前委指挥”。要纠正过去流寇主义、军阀作风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会后,陈毅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去蛟洋给毛泽东,并附自己一信,促请毛泽东回前委工作。陈毅先后与其他几位前委委员谈话,他还直接向红四军官兵广为宣传中央指示的精神。”朱德“在认真倾听陈毅传达中央来信精神后,感到中央对他与毛泽东之间意见分歧的处理是正确的,尽管中央的来信对他的意见也有相当的肯定,但为了进一步消除毛泽东与自己的隔阂,尽快地使毛泽东回到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他很坦率地对陈毅说:‘过去的那些我收回,我们请他回来’。”陈毅也表示:“毛泽东所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他自己也要和同志们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之后,朱德与陈毅又致信在上杭苏家坡休养的毛泽东,请他立即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松源会议是传达贯彻落实中央九月来信的开始,而且在前委会中是达成了共识的,陈毅和朱德写信给毛泽东,促请他回前委工作,这是达成共识贯彻落实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具体行动。
从10月22日传达“九月来信”后到23日深夜离开松源,这一天时间里,前委领导和广大官兵基本达成了共识,大家高兴极了。这说明中央九月来信在松源传达贯彻落实是坚决的、扎实的,是有成效的。前委和广大官兵对红四军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政治建设以及红四军必须由前委领导指挥,在松源会议期间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要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上加强军队建设,广大官兵也看到了红四军的曙光。从史实角度去思考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在红四军前委和广大官兵的思想中在松源开始萌芽。古田会议是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里程碑,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笔者认为,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迟早要开,但如果没有松源会议(即红四军前委会)首次传达九月来信,统一前委领导和统一官兵的思想认识,达成了团结局面和一致的共识,可能后来的新泉整训和古田会议没有那么顺利,或许仍是争吵不休。所以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是松源会议开始点亮的,没有松源会议就没有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
同怀别墅(右,松源会议会址)和东升楼。(尤海群/摄)
红四军从梅县转折奔向古田
1929年10月上旬,红四军前委决定除第四纵队留守在闽西苏区外,其他三个纵队依照前委命令,分别从驻地向闽粤边界进发出击东江。10月19日起,红四军主力分三路先后于20日前到达松源,陈毅22日到松源之前,红四军已决定出击梅县松口,因探得敌陈维远部于23日已占领松口,梅县县城没有正规军驻守,只有县警备队不到一个营兵力,前委决定不强攻松口而取道蕉岭攻打梅县。25日下午由第一纵队两个连兵力攻打梅县县城,敌人仓促应战。红四军很顺利攻下县城,广大官兵随即进驻县城。26日下午,朱德在县城南门广场群众大会上讲话,忽报敌蒋光鼎率领三个团的正规部队要来突袭梅城围剿红军,陈毅、朱德当机立断,撤出梅城,由南门程江河沿岸向梅南山区转移。当晚住梅南旁溪、耕郑一带,27日又入山进驻顺里、南坑一带,28日军部和朱德再入山进驻梅丰边马图见龙居。这时,红四军退却进梅南山区有几天了,对下来行动方向是前委领导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继续挺进五华、龙川、惠阳、海丰等东江腹地?还是返回闽西苏区呢?也是广大官兵在思考的问题。“当时探听到驻留梅县的敌人是一个教导团,并从汕头带来大批枪支弹药。面对当时的客观现实和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广大官兵的思想动态怎么样呢?29日晚“前委在马图见龙居召开了由各纵队司令员及地方政府等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简称马图会议)。会上,在松源会议达成共识基础上,“多数人认为,趁敌人主力扑空之机,集中红四军三个纵队之兵力,杀他一个回马枪,直接反攻梅城,夺取敌人的枪支弹药,然后迅速撤离,远走高飞,返回闽西苏区。”“前委领导同志采纳了这个‘捞一把就走’的主张。”“31日早晨,红四军主力把梅城紧紧包围。”“上午10时发起攻击”。因敌郭思演等占据有利地势,火力太强,久攻不下,伤亡将近三百人。“红四军反攻梅城失利后,前委领导同志迅速决定按照中央‘九月来信’的有关指示精神”,31日下午傍晚,红四军撤离梅城,由大坪走向平远、寻乌等地后奔向古田。
从红四军19日到达梅县松源,31日下午撤离梅县,红四军在梅县范围停留了13天。从22日“松源会议”到29日晚的“马图会议”在梅县十多天的时间里,前委领导和广大官兵的思想认识都发生了较大转变,红四军来梅之前的“七大”“八大”前后期间出现思想混乱、争吵不休、方向迷茫,官兵们感到焦虑、惋惜、痛恨等问题。但松源会议后,一扫过去阴霾,心中开始亮起来,在前委和广大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对前委加强军队的领导的认识和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有很大提高。表明前委和官兵中的思想认识开始有明显转变,这为后来古田会议确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奠定了思想基础。思想决定行动,松源会议后,红四军官兵统一了思想认识,行动决策更正确了,从而决定了红四军从梅县转折走向闽西苏区,奔向古田。笔者认为,松源会议对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是重要的、关键的、积极的贡献,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作者为中共梅县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三级调研员)
松源会议召开地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今貌。(尤海群/摄)
参考资料:《陈毅传》《欧阳毅回忆录》《萧克回忆录》《朱德纪事1886~1976》《毛泽东生平全纪录》等。
来源:掌上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