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5月10日在松口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付国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一年多来,镇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在实干中争取主动,奋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效。
一、坚持经济为先,夯实发展根基
(一)做强镇域经济,筑牢经济压舱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党政领导主动出击,多次奔赴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经济活跃地区,积极对接乡贤、企业家,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鼓励支持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养殖、光伏、农文旅、生物制药等产业和注册建筑业企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释放发展潜能,增强经济活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推行党政领导挂点联系企业“三个一”制度,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全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一企一策,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激励支持企业“升规纳统”,去年新净增梅县区松南加油站1家“四上”企业。2023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9亿元,“四上”企业总产值8470万元,实现税收1.14亿元,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在全市三类镇中获评“良好”等次。五经普普查率达100%,统计工作荣获广东省基层统计“七个一”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镇域经济活力、发展潜力显著提升。
(二)抓好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持续推动金柚标准化种植,以大黄省级现代金柚产业园为依托,用好产业村长,建设产业社区,试点推广果园农机装备应用,培育壮大金柚产业集群,擦亮“松口柚”品牌,促进金柚产业提质增效。鼓励支持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让小田变大田,发展种植黄豆、包菜、地瓜、贝贝南瓜、荷塘背冬瓜等特色农产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利用电商平台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培育乡村新业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烟草公司、种植企业合作,集约流转约1200亩耕地,采用烟-稻轮作等模式,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三)发展文旅产业,增强文旅吸引力。加快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利用,积极推动旅游与古镇自然生态、历史人文、金柚产业互融互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农”兴乡村、以“文”促发展、以“旅”期未来,全力以赴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引进广州市旅划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盘活南寿峰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注册成立“梦回松口”等强镇富村公司,携手中铁广投、省旅控集团等央企国企,探索古镇运营新路径,培育古街新业态;策划松口精品旅游线路,申报松口古街等一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打造特色鲜明、独具吸引力的网红打卡点和旅游目的地,让古镇可赏、可游、可玩、可居。
二、坚持项目为王,助力典型创建
2023年11月,松口镇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大黄村入选首批典型村,围绕“镇有样板、村有特色”,聚焦典型村改造提升、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建设、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集中资源推进典型镇村建设。按照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制定的《梅州市推进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和典型镇“1+4+7+9+N”建设工作要求,抢抓发展契机,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同步争取国家、省、市、区支持,规划实施28项总投资12.2亿元的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配套项目,其中:总投资3.29亿元的松口镇历史文化名镇提升项目、总投资4207万元的“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松口镇美丽圩镇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3150万元的“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松口大黄村改造提升项目已挂网招标;总投资6869万元的梅县区松口镇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横东村、大黄村片区)已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5月中旬可以完成招标,并动工建设;总投资6348万元的梅江河梅县区松口镇段防汛堤路提质改造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总投资3500万元的松口中心幼儿园建设已完成土地调规,待教育局立项后,即可启动征拆;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圩镇“三线”整治去年底已启动,现已完成寺坑到石盘主干道、移民广场到火船码头沿街整治;总投资2300万元的梅县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完成73%,二期工程已完成概算立项,准备挂网招标;总投资1000万元的“松口印象”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850万元的松口渔港建设项目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70%,争取在6月底前完工;总投资388万元的松口镇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总投资5.09亿元的东部快线三标段9.62公里建设力争今年启动征拆。
三、坚持和美为重,美化人居环境
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美丽镇村。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实行镇领导包街包店工作模式,强力开展圩镇“六乱”“三线”整治和风貌管控,拆除违规搭建的铁皮瓦,规范商户进店经营和车辆划线停放,投入850万元修缮了移民广场至中山街43栋传统风貌建筑。加大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力度,围绕各村完成“三清三拆”1000平方米的任务,党员干部带头,全年共完成拆除面积60809平方米。大力整治村居环境卫生,常态化开展每月5日、15日集中大扫除和每周2处卫生死角清理,全覆盖、高标准彻底整治卫生死角,切实改善镇村人居环境。
坚持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利用丙雁示范带1亿元的奖补资金,迅速启动松口乡村振兴风貌带建设。突出“大兵团”作战,全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个攻坚工作组,“5+2”“白加黑”围绕横东、大黄、寺坑、石盘等重点区域,全面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和节点提升等工作,截至目前,10个攻坚工作组共完成“三清三拆”674处8275平方米,完成石盘村道路拓宽工程涉及的大部分房屋征拆任务。发挥大黄村、横东村乡村振兴镇村联动先行区示范效应,“一户一策”科学“微改造”,有机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南洋特色风情,建设一批具有客家韵味、松口韵味的民居建筑,全力打造松口特色农房风貌提升示范样板,示范带动全镇农房风貌提升,推动由“一处美”到“处处美”转变。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绿美生态建设与推动“百千万工程”同部署共落实、一体化推进,鼓励指导各村居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乡土树种、经济林果和珍贵树种,久久为功种出“绿美经济”,助力典型镇村建设行稳致远。截至目前,全镇共筹集捐款500多万元,发动2000余人次开展植树活动150多场次,栽种机关干部林、青年林、商会林、人大林等主题林,种下鹰嘴桃、樱花、桂花、火山榕等各类树种26433株,完成率达133.90%。一幅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古色古香与地绿景美相映成辉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四、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一)守牢安全底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坚持每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对非煤矿山、工贸企业、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燃气经营场所、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去年共开展行政检查648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宗,拆除违建房屋4宗,查处无证储存经营烟花爆竹点2家。全力推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共排查自建房13257户,判定存在安全隐患房屋269户,均已发放避险通知书、明白卡,正全力推进隐患整治销号。严格做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对全镇所有山塘水库、游泳场馆等涉水区域全面排查整改,共落实“四个一”安全措施131处。扎实做好三防工作,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共开展防御会商20多次,发送各类预警信息1426条,发放避险通知书962份,转移危险区域群众955人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完善基础设施。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的蓬辣大桥已竣工通车,东部快线四标段(雁洋至松口段)建成通车,投入2500多万元的大黄至圩镇20公里道路黑底化和寺坑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基本完工,投入900多万元实施石盘街、新城路口道路扩宽工程,完成Y137线横西至梓育长2.86公里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广福桥引道和Y136线蓬下至南下路基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步行道,切实提升镇域交通承载能力,方便群众出行、游客通行。投入1345万元实施了南下村汶水塘、到车村马齐塘、南上村晓神坑、中井村双坑寨、洋坑村大水坝、车田村石泉坝等6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1751万元正在实施隆文河治理工程,投入78万元完成了四社村白叶自然村污水扩网工程。建成松口足球公园、中江体育公园、镇郊法治主题公园等一批公共活动场所,升级提标松口综合文化站,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深化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和反邪教等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2023年共悬挂宣传横幅60多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4万份,受理群众报警655起,受理刑事案件29宗、治安案件51 宗,成功破获盗窃、故意伤害等案件26宗,抓获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60多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镇级消防场所建设,筹集100多万元完善办公场所,备齐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车辆等人员装备,增强消防应急救援能力。投入30多万元用于规范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镇村全科网格建设,将全镇41个村5个社区划分成143个网格,形成“1镇17片区46村(居)143网格”的新格局。全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不断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去年我镇综治中心受理前台共受理67宗信访案件,已基本调处完毕;受理群众事件185宗,调处成功181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23年,成功创建31个无信访村(社区),南下村凭借“313”治理模式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郊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做好民生保障。充分发挥社工力量,认真落实国家低保、特困政策,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台账,做到入户率100%,建档立卡造册率100%。做好救灾救济工作,2023年为困难群众712户发放大米8300公斤、花生油4150升,救济金13800元,共计138260元,12月发放防寒物资,其中发放给特困人员大衣共293件,发放给困难群众棉被等35张,同时,为23名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济金约121455元,为26名特困人员申请特困住院护理补贴共24237元,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做好惠民信息公开,通过粤智助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方式,实现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推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松口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评为服务能力推荐单位,镇侨联被梅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侨联工作先进集体,武装、团委、妇联、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部门工作也不断取得新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松口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上述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镇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镇人大代表,向关心、支持松口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抓手不够多,产业层次较低,在2023年度全市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中,我镇虽然获“良好”等次,但在67个三类镇中排名第43;二是人居环境整治任重道远,主干道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区域脏乱差现象时有发生,圩镇“六乱”情况有所抬头;三是安全生产、地质灾害、自建房等领域风险隐患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强村富民水平有待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进一步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拓展致富路径。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敢于正视、善于应对、勇于创新、力求突破,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坤明书记到松口调研的指示要求,聚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定不移强经济、美乡村、建典型、惠民生、改作风,全力加快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中松口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锚定“强”的目标,建设经济强镇
今年抓经济的目标任务是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要从去年全市43名跃进到前10名。要实现这一目标,核心是要做大镇域经济总量,既要保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传统优势,还要想尽办法招商引资,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力促亲客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阳光能源、深圳海普瑞等一批招商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实现更多固投纳统。要大力培育亲客农业、松南理石场、裕顺石场、永权酒楼等企业、个体户上规上限,力争今年要新增5家“四上”企业,增加规上、限上产值;要深挖广挖税源,增加本级税收收入,抓大控中定小,严防税源流失,加快12.2亿元的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送税法知识进企业,提高依法纳税意识。要坚持产业兴镇,立足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文旅产业,以省级现代金柚产业园为依托,建好大黄村产业社区、典型村,推动2497万元金柚产业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落地实施,覆盖周边约5000亩的金柚种植果园,实现果园标准化改造和物资高效转运;要集约流转盘活土地,集中连片发展南药、烤烟、黄豆、贝贝南瓜、荷塘背冬瓜、优质稻、咖啡等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领打造一批经济强村;要推动省旅控集团特色民宿项目,探索实施古镇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盘活移民广场、古街骑楼、松江大酒店等景点资源,打造新的精品游线,加快发展“三街四线”特色业态,真正让古镇可赏、可游、可玩、可居,与丙村、雁洋串珠成链打造丙雁松文旅集聚区。
二、描绘“美”的画卷,建设和美乡村
围绕创建广东省卫生强镇,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抓好“三大革命”,坚持“六乱”整治“大兵团”作战和每月常态化环境卫生清扫机制,全方位整治镇村人居环境,久久为功打造“干干净净、长长久久、和和美美”的广东乡村振兴新典范。要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大黄村改造提升和松口镇人居环境提升(横东村、大黄村片区)项目建设,积极调动群众、乡贤、社会力量投身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第一时间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掀起共建共治共享热潮。要积极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要扎实推进乡村绿化与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鼓励引导村(居)利用周边空闲土地种植经济林木,依托山水人文、田园风光、传统村落等资源,与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美面子的同时也强里子。
三、拿出“干”的劲头,建设典型镇村
抓牢全省首批典型镇村建设机遇,认真落实省委坤明书记到松口调研指示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围绕打造“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按照“136”工作思路,从山到路、从村到镇,由外及里、内外兼修,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确保今年6月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底前取得显著成效。要根据典型镇“13+3”建设要求,对标十大目标任务,抓好圩镇“六乱”“三线”整治等基础工作,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上发力、面上突破,抢抓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机遇,科学实施村庄建设、美丽圩镇建设、古镇核心区复原“三大行动”,分步实施28项总投资12.2亿元的典型镇村项目。要充分发挥首批典型村大黄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各村资源特色、区位特点、风俗民情等实际,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农房风貌、人居环境等方面求同存异,差异化发展,力争今年将横东、寺坑、石盘、镇郊、松郊村培育为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的典型村。要抓好核心区管控,坚决拆除乱搭建的铁皮瓦,全力推动古街核心区复原,努力保留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围绕运营抓保护修缮,盘活古街业态,引客来松、引客留松,恢复昔日“小香港”的繁华。要积极发挥镇、村主体作用,以“头号力度”和“三年工程两年干”的劲头,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互学互比互促,开创松口典型镇村建设新局面。
四、提升“治”的效能,建设平安古镇
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统筹抓好消防安全、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工贸企业、油站气库、烟花爆竹、文化旅游、道路交通、渔业船舶、城镇燃气、校园安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监管等各项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运用“1+6+N”联合调处机制,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全域创建无信访村(社区),继续做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严厉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持续抓好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事业,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及时解决难点堵点,推动中心幼儿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松口卫生院扩建等项目尽快动工,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要坚持改革赋能,聚焦土地要素,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抓好农村“三块地”改革,力争腾挪1500亩建设用地用于松口古镇保护开发;聚焦农房风貌管控,严格落实带图审批、按图验收,实施农房数字化改革,让农户建房审批流程透明、便捷、周期短;聚焦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聚焦典型培育,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基层治理等方面改革守正创新,激发镇村发展新活力。
五、践行“实”的作风,建设法治政府
要坚持依法行政,完善依法决策制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要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围绕群众关切,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把群众的诉求回应好、困难解决好,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围绕“百千万工程”,拿出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工作成效体现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典型镇村建设、古镇保护开发等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切实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争先进位。
各位代表!时不我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见行见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松口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