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松口镇南下村杨桃林古树群位于松口镇东南部的梅江河畔,景色优美,树龄达百年的树木有200多株。近年来,我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南下村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工作,将该古树群从“卖果子”转变到“卖颜值”。
走进南下村的杨桃公园,眼前的杨桃古树分布错落有致,青翠葱茏,枝干虬曲苍劲,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村里的伍叔告诉记者,南下村的杨桃树是祖先下南洋的时候机缘巧合买回来的,当年种下的树苗有200多株,至今存活的仍有128株。这些杨桃树不仅生命力强大,还盛产果子。每年杨桃成熟的时候,挂满果子的杨桃树下都围满了人。
松口镇南下村村民伍荣新:“最丰产的时候,我记得在1973年的时候,曾经摘过13万斤,自有这个杨桃林,我们村都靠这个杨桃生计生存,那个时候整天都是熙熙攘攘的。”
20世纪60至80年代,是南下村杨桃卖得最“火”的时候,不少村民用船将杨桃卖到周边县区。当年村里男女老少齐齐摘杨桃、卖杨桃的热闹景象至今是几代村民们的美好回忆。
松口镇南下村村民伍宏新:“我们就是这里的村民,几十年来都见证了这个古树产很多杨桃,我们儿孙们回来的时候都会来这里看一看,走一走,村民都很高兴,见到这个古树林修复得很好,很多外地游客都会来这里打卡。”
近年来,杨桃古树产果渐少,梅县区积极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科学长效路径,相继建成杨桃村标、景观长廊、沿江栈道、杨桃古道、杏花公园等景点,让这些承载着记忆与乡愁的古树群从“卖果子”转变到“卖颜值”,也为南下村乡村振兴增添了绿色亮点。
梅县区林业局干部李佳蕾:“下一步,梅县区将投入98万元对现场调查需抢救和复壮的48 株古树全面实施修补树洞,防治白蚁,老树弱树吊营养液,支持防倒伏和肥水管理等抢救和复壮措施。”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德良:“价值应该是多方面的,生态跟文化要结合在一起,挖掘景观之下甚至文化方面的价值就更好了,古杨桃林应该还是比较少这么大规模的,有两百多棵古树,这还是(保留得)非常好的,跟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来源:梅县融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