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批流程指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
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通过线下方式面向中小学在校学生,实施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设立审批,适用本指引。
二、审批标准
在本区辖区范围内,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各类非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达到相应设置标准的,可提出设立申请,由梅县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审批。梅县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审批,按照《广东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附件1)、《广东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附件2)、《广东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附件3)规定的标准执行。
实施非学科类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由梅县区教育局会同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梅县区科工商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受理申请及审批。对于审批通过的,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为稳步推进我区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类设立审批工作,自广东省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生效之日(2022年12月1日)起,设置一年过渡期。过渡期限内,对于已经取得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或者在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登记注册)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举办者应当认真学习政策法规、研判分析,审慎决定是继续办学还是转型退出。其举办者决定继续办学的,应当在过渡期限内全部完成从业人员、培训材料、场地、消防、党建、财务资金、收费监管等方面的所有材料和现场的合规整改,申请办学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办学许可证。
(一)合理选址
培训机构举办者确定选址前,应充分了解该建筑物各类手续办理情况,无法提供房产权属证明、消防验收(备案)文书等手续的,建议另行选址。
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应设置标准等规定进行筹备,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以依法办理设立手续。
(二)名称申报或名称审核
培训机构举办者在提交申请材料之前,应当根据所设立的培训机构的属性,至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或者至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法办理名称审核。其中,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登记机关为梅州市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非营利性培训机构的登记机关为梅州市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已经登记设立,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培训机构,名称符合设置标准相关规定的,可沿用现有名称。
(三)设立申请
已办理名称自主申报或名称审核的举办者,申请设立培训机构的,应先到相关部门办理下列材料(材料范本见附件4,申办指引图见附件5):
(四)受理
举办者按照要求向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综合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依法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书面回执。
经审查,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举办者按照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梅县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依法作出受理决定,并出具相关回执。
(五)审批
梅县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和办学现场进行审核。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梅县区科工商务局进行专业审核并将审核意见书面报梅县区教育局;未通过专业审核的,告知其未通过原因,由梅县区教育局依法作出不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由梅县区教育局依法作出准予设立的书面决定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六)公告
对于通过审批、准予设立的培训机构,由梅县区教育局予以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培训机构的属性、名称、地址、培训类别、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信息。
(七)法人登记
经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在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依法进行法人登记。其中,营利性培训机构至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营业执照,非营利性培训机构至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申请办学许可证前已经登记设立,持有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向梅县区教育局申请办学许可。涉及登记事项变更的,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继续在原办学场所办学,但要改变登记属性的(营利性转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转营利性),应将原法人注销登记。新法人成立登记和原法人注销登记可同时进行。
申请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符合法定条件且申请材料齐全,申请人有权取得本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向审批机关申请一次性告知的权利。
申请人依法履行以下义务:向审批机关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申报资料的义务;配合审批机关审查和现场评估的义务。
六、证照管理
培训机构应当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等信息,实行“亮证办学”。遗失证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且及时至证照颁发机关补办。
七、资金监管
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后,应在梅县区辖区范围内自主选择一家具备第三方资金托管要求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培训收费专用账户),用于存放学员预付费;校外培训预收费须全部进入资金托管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
八、分支机构
营利性培训机构跨区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过分支机构所在地审批机关审批批准,执行所在地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如无地方标准则按广东省非学科类设置标准执行。
非营利性培训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营利性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立其他分教点参照新设立培训机构标准执行。
九、分立与合并
培训机构分立、合并的,应当符合相应的设置标准,进行财务清算,在决策机构作出决议后,向梅县区教育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十、变更与延续
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行政负责人、地址、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事项变更,应当向梅县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由梅县区教育局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培训机构如需延续办学许可证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之前向梅县区教育局提出申请。培训机构在许可期限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办学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可以自动延续、换领新证。
相关部门咨询联系电话
梅县区教育局:0753-2589561
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0753-2232039(体育类)
0753-2589160(文化艺术类)
梅县区科工商务局:0753-2563115
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0753-2589190
梅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0753-8586560
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0753-2561823
附件1 《广东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pdf
附件2 《广东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pdf
附件3 《广东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pdf
附件5:梅县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申办指引流程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