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有千年客家的深厚人文积淀,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梅州不仅有客家围屋、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剧、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等客家文化,还有采茶戏、木偶戏、竹板歌、埔寨火龙、席狮舞、杯花舞等民间艺术,更有客家竹编、客家筝、客家童谣等文化遗产。
当前,梅县区正奋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延续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月10日,由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梅县区文化馆总馆、梅县区文化馆白渡镇分馆主办,梅县区白渡镇中心小学承办的
“岭南文脉 薪火相传”2024年梅县竹板歌传唱活动暨梅县区文化馆总分馆联动服务——非遗图片展在梅县区白渡镇中心小学举行。
课堂上,梅县区竹板歌市级非遗传承人李玉珍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客家山歌及梅县竹板歌的历史,教唱了客家山歌号子、竹板歌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山歌曲调。李玉珍老师还与师生们进行了竹板互动教学,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竹板歌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活动现场还开设了非遗图片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客家非遗项目的历史溯源和传承发展历程,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参观学习,近距离感受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梅县区通过举办多形式、多种类活动,面向青少年广泛深入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服务,切实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引导青少年在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让青少年听乡音、懂乡俗、识乡情、品乡味、爱乡土、记乡愁,不断提升客家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赓续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