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403007215506Y/2024-00031 分类:
发布机构: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8-02
名称: 2023年丙村镇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0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23年丙村镇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8-02  浏览次数:-

    一、2023年以来工作回顾

    一年来,丙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梅调研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头号力度攻坚头号工程,聚力在壮大镇域经济、增强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抓绿美生态建设上下功夫,推动丙村镇“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格局蓄力赋能,打好坚实基础。

  这一年,我们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坚定不移狠抓实体经济,以工业企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荷树园电厂为龙头带动,支持服务辖区企业增资扩产、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丙村镇规上工业总产值73.5亿元,位于全区第一,累计同比增长27.2%,重点产业项目投资额3658万元,同比增长484.3%,税收达2.71亿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抓手,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区域,依托丙村商会、乡贤等资源开展精准招商、乡情招商、以商引商,着力招引质量高、效益好、会打粮食的企业项目。2023年,通过主动赴外推介、商会乡贤牵线搭桥,共与永恒建材等5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书,合计4.93亿元。

  着力培育发展“四上”企业。紧抓“四上”企业培育“牛鼻子”,全面开展企业摸查走访行动,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工作机制,优先把资源要素用在培育壮大“四上企业”上,2023年新增“四上”企业3家,全镇“四上”企业累计达12家。

  这一年,我们抢抓机遇、聚力攻坚,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致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巩固3480亩撂荒复耕复种成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发挥“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溪联无土番茄规模化、智慧化发展,打造无土栽培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横石沃柑、田头四季龙眼、大雅蜜柚、银二枇杷等农产品发展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至目前,全镇已选聘区级产业村长2名,已培育发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家庭农场55家。

  聚力创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全力参与打造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突出重点、聚焦亮点、攻克难点,累计提升改造民房风貌209处,消除红砖房17处,打造提升特色节点亮点48处,培育创建18户“美丽庭院”示范户,打造了溪联村耀祖阁美丽乡村示范点,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溪联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典型村建设为引领,积极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了集党群服务中心、研学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等五大中心为一体的全市首个“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扎实推进农村建房数字化智慧化,在全区率先上线农房建设智慧管家平台。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每月常态化组织开展集中大扫除活动,全面推进“三清三拆”,全年累计拆除危旧杂房和废弃猪牛栏等310处共39036㎡。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镇461户961人脱贫户不发生返贫致贫。投入2100万元的小白沙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小白沙“美丽乡村示范点”成效初显。

  这一年,我们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绿美生态底色更浓

  全面开展“绿美丙村”行动。围绕“村种百棵树、镇种千棵树、统筹万棵树”目标,积极组织广泛发动宣传,全面掀起全民植绿兴绿护绿热潮,扎实开展“双联双建”行动,组织对接丙村12家“四上”企业、荔湾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4个区直单位结对挂点到村,120多名区直单位干部挂钩联系到户,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筹集绿美建设资金170多万元,完成植树9000多棵,打造了“党员先锋林”“巾帼林”“青年林”“亲子林”“同心林”等一批特色主题林。扎实开展森林抚育工程,2023年共抚育森林2975亩。结合美丽入口通道建设,完成高速路出口沿线至三堡大桥沿线绿化提升,沿线已完成种植樟树、红花檵木等3000多株,推动实现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相统一。芦陵村被评为首批乡村绿化市级示范点。

  竭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网格管理机制,压实属地管护责任,加强种养管护。严格落实林长制,压紧压实林长责任制,大力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抓紧抓实全镇45株古树名木的日常管护。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全年累计清漂150余吨,清淤河道8.2公里,高标准维护好万里碧道和河岸绿道,致力打造绿美生态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这一年,我们以人为本,增进福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持续办好民生实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坚持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推动一批惠民项目落地落实,切实增进群众福祉。2023年,积极争取资金启动新金盘水厂集中供水工程,全面保障金盘片区群众供水质量和稳定。积极争取93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丙村镇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工程。投入210万元完成三堡体育场提升项目,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投入250万元完成锦江大桥养护加固工程,谋划实施九板桥重建改造工程,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通行安全。积极与公路部门争取6个项目合计约933万元推进红光村、溪联村、圩镇等道路黑化硬底化及东溪村、大雅村美丽农村公路项目,进一步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投入460多万元完成的丙村新农贸市场于2023年建成开业,并结合丙村圩日文化成功举办了圩日活动,有效带旺了丙村人气。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完成白沙坪水库、龙骨坑水库、马江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筑牢水利安全防护堤。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消防救援、森林防灭火、食品药品监督等工作,全年共检查各类企业、自建房、老街店铺、三合一场所等950余次,发现安全隐患41处,整改41处。坚决查处违章搭建、违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违法行为,全年共开展行政检查125户,下达各类执法法律文书85份,整改违法图斑 6宗,累计强制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1宗4602㎡。丙村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被评为梅州市三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圆满完成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2023梅州马拉松赛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结合“八五”普法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11场次,覆盖4000余人,2023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获优秀等级。坚持每月研判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信访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行动,全年共受理信访案件27宗,已办结27宗,化解重复信访积案1宗。受理各类民事矛盾纠纷89宗,成功调处85宗,调处成功率达95%。丙村镇获评为广东省2023年信访工作示范镇,程江村获评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丙村社区、雷丰村、横石村、银二村、银场村、程江村、群丰村、芦陵村、人和村、联和村、黄梅村、咀头村、郑均村和银竹村等14村(社区)被评为无信访村(社区),旋风村、芦陵村被评为无诉讼村。

  这一年,我们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开展理论集体性学习12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37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5次,围绕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深度调研成果,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2023年度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为“好”,芦陵村被评定为市级第二批星级镇街党校分教点。

  扎实提升行政效能。对标湾区先进经验做法,全力推动“行政审批事项 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有序承接下放709项权限和事项,全年完成行政审批事项5000多项,丙村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梅州市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征兵动员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加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共青团、工会、妇女儿童、残联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丙村镇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基层统计“7个一”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丙村商会获评2023年全国“四好”商会,丙村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获评广东省先进女职工集体,丙村镇侨联获评市级侨联工作先进集体。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丙村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来广东视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上来,立足资源优势,深挖镇村潜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厚植绿色底色,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增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感、“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的紧迫感和“人一之、我十之”的责任感,把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实际行动谱写丙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聚焦项目牵引,助推经济发展稳增长

  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精准对接、靠前服务,持续巩固提升电力、建材等传统行业,全方位跟进服务荷树园电厂四期项目。倾力落实促进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惠企政策,以一对一、点对点“母亲式”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鼓励并支持规上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力度,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壮大发展。围绕8大考核指标,加强市对镇(街)经济考核结果运用,不断夯实镇域经济基础。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以项目招引为主抓手和提高招商质量为指向标,联情联谊打好“乡贤牌”和“暖企牌”,动员商会企业“以商引商”,积极盘活高速出口工业用地和三堡大桥侧闲置用地,着力引进一批“打粮食”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底盘”,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发力培育“四上”企业,积极扶持茂中油品、港怡实业等企业培育上规上限,主动靠前服务,把资源力量优先保障在培育“四上”企业上,为企业在转型升级、用地用工、经营发展、培育上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和支持企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

  (二)聚焦头号工程,强化联城带村见实效

  着力打造美丽圩镇。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对标“七个一”建设,下大力气实施管控、整治、提标、提速、提质、增效等“六大行动”,以“小切口”推动圩镇大提升。抢抓中铁助力“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机遇,高起点规划设计美丽圩镇项目,加快推动圩镇街道外立面提升、人行道改造、“三线”整治、智慧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提升圩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联城带村效能。

  着力发展乡村产业。建立健全撂荒耕地整治长效机制,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新增农村占用耕地建房行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把产业振兴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流转整合农村土地,鼓励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优品种、提品质、扩规模,推动大棚番茄、枇杷、沃柑、丝苗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依托“百千万工程”乡村大讲堂聚集效应和平台功能,以强村公司为载体,大力推动发展培训经济、电商经济、直播经济、文旅经济等新增长动能,推动村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

  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总结推广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经验做法,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用好农房风貌管控智慧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风貌管控,加快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着力改变“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情况。坚持点上打造、串珠成线、聚线成面有机统一,推进S223线沿线、高速出口至剑英桥头、红光村主干道示范路段等“百千万工程”重点区域攻坚,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造提升任务。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聚焦生态提升,打造绿美丙村新样板

  深推绿美生态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扎实推进溪联村生态林提升改造项目。统筹“山上”“山下”和“四旁五边”,扎实开展“双联双建”活动,积极动员乡贤、企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建绿,打造更多绿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小生态板块和更多显特色的主题林。坚持“三分种、七分管”,跟进做好灌溉、修剪、病虫防治等工作,着力提升绿化品质。推深做实林长制,精细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升林木质量,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巩固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积极谋划新圩污水处理站管网改造提升和镇级污水处理站扩容提升项目。严格落实巡河制度,发挥镇村两级河长“头雁效应”,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持续推进“五清”“清四乱”常态化管理,确保丙村江河秀水长清。

  (四)聚焦民生福祉,构筑和谐社会稳根基

  倾力答好“民生答卷”。积极主动与市体育局、长隆集团沟通对接,争取社会资金加快推进丙村体育公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擦亮丙村足球之乡名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争取600多万元推进东溪村、大雅村、郑均村和咀头村美丽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银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谋划长者饭堂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积极谋划丙村医院、圩镇道路绿化亮化、S223线和S224线沿线风貌提升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提档升级。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争创省级卫生镇。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做好兵役征集、退役军人服务、民族宗教等工作,积极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民生温度”。

  持续筑牢安全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道路交通、自建房、建筑工地、危化品、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严密防控和整治各类安全隐患。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抓实抓细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防汛救灾、削坡建房巡查等各项工作,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全科网格”管理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认真总结推广积分制赋能乡村治理工作经验,积极创建更多“无信访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五)聚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展新篇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忠实践行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在上级指导下有序推进镇级机构改革,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和村级巡察问题整改,推动反馈问题“见底清零”,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坚持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提案,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切实做到用结果说话、凭实绩交卷。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瞄准发展“难点”、民生“痛点”、落实“堵点”,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打造更多丙村样板,体现典型的担当,展现典型的作为。狠抓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确保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